首页 >> 内涵共建与发展 >> 学校课改突围 >>城市素质教育样板校——天津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详细内容

城市素质教育样板校——天津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特色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  “六环节”自主学习课堂  学校生态园

学校概览:

校训: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

天津中学建于2000年,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和天津市首批示范校。学校占地近70亩,建筑面积32000平米,教育教学设施属国内一流水平。现拥有一支师德好、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54名,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技术明星、市级学科咨询委员、市级兼职教研员多人。建校以来,学校致力于新课程改革,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和“六环节自主学习课堂”已成为了天津中学的两张名片。改革让天津中学充满了活力,也使得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中招生录取分数线快速攀升,由建校初的全市收底到2003年的27位,再升至2012年的全市第11位。天津中学的快速发展,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瞩目和广泛的社会关注,声誉日盛。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特色解读:

天津中学是一所新学校。2000年由天津外语师范学校转轨办普通高中。建校之初,起步维艰。学校的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市中心,紧邻外环线。头两届招的是全市收低线的学生。学生不仅文化基础差,管理难度也很大。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违纪现象此起彼伏。而师范的教师缺乏普通高中的教学与管理的经验,对这样的学生一筹莫展。学校教学秩序一片混乱。经过十二年的拼搏,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是什么让学校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报记者走进天津中学。

重构课堂教学

天津中学2001年开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他们发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这一现象引起了校长国赫孚的思考,看来不是学生不爱学习,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必须重构课堂教学!

自2005年以来,他们通过看、听、学、思、谈、做六部曲,艰难而又坚定地推进着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初期,分别对应着教法、学法和考法,实施了三个基本教学策略:“先学后教策略”、“画知识树或思维导图策略”、“形成性检测矫正策略”。2009年提出并推行“六环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引入——自学——交流——展示——反馈——总结。

以上是天津中学教学改革的行动路线图,但究竟如何重构课堂?构建什么样的课堂?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又与国校长及有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重构的课堂形态也渐渐清晰起来。国校长说,重构是指重构教与学的关系,重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前者涉及教学组织方式,后者涉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构建“六环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目的是为了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国校长说:“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模式,‘六环节’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本质特征是自主与交流。‘自主’指的是一要相信学生有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二要把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作为教学的前提。”

国校长在他的《国赫孚与实践教育》书中写了一则蔡晓宇自主学习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蔡晓宇为完成研究课题,需要到天津师大实验室做实验,为此每天中午吃完饭就立即奔赴师大,晚上大约要到九点才返回学校补习当天下午的课。实验搞了一个半月,蔡晓宇一个半月没上下午课。然而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蔡晓宇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了提高。高中毕业时她考上了北京大学。“交流”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每个人都只能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应当使学生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因此交流的作用十分重要。“课堂是交流的地方”,如果没有交流,学习就不能发生。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实施“六环节”教学基本模式不能只是理解为提高学习成绩。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在育人上,要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一次国校长听课,一个小组四个人的发言次数依次为12、10、7、4,其中发言12次的同学两次打断别人的发言,抢着说话。这样的情况就不正常。我们鼓励积极发言,但也要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个学生以后到社会上,当了官,可能就是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说了算。所以,交流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如果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那就是在培养奴才。

在教学中如何呈现知识,天津中学给出的答案是: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生活化、问题化、结构化的知识。从2010年开始,他们就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情境和形成性检测题这四项内容,逐册逐课进行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些问题。目前许多研究成果已写进华北九校教学研究联合体共同编写的各学科教学设计丛书中。此外,自2005年以来他们一直坚持让学生画“知识树”和“思维导图”,这已成为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的重要的教学策略,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高中一名学生说:“思维导图既可以从整体的高度俯视各种知识间的关系,也可以从细节处展开联想,这是做几道题所不能比拟的,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作图过程对我们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煅炼是全面的,同时成功地画出思维导图还给我们带来兴奋和喜悦,使我们长时间沉浸于愉快的心境中。”

有的人可能会提出,做这样的改革会不会影响教学成绩?天津中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不会。课改以来,天津中学教学成绩不断提升,高考成绩年年超过了生源同类校,由12年前招收收底生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新建校,一跃发展成为了在天津市有很高知名度,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校。2009年该校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先进教育集体。他们有什么绝招吗?没有。他们只是坚持按教学规律抓改革,同时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国校长从80年代就开始研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坚持搞形成性检测和反馈矫正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探索两类课程整合

天津中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许多交集之处,如果能加以整合,课程的育人功能会实现最大化。  

这一认识,是他们在依托校内“生态园”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生物老师周增辉讲了这样一件事:学生在学习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后,对实验过程充满了好奇与疑惑,总想利用学校生态园的便利条件,亲自体验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在与农学院专家的交流中我们获悉 “津优8号黄瓜”产生了一种黄色叶色突变体。这个突变体性状遗传方式是怎样的呢?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呢?一系列的问题激起了同学探究的欲望,于是学生开展了“津优8号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机制的探究”的课题。

课题研究之始,学生仅知道可以利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来解决,但是如何开展探究,利用什么方法,如何操作,并没有明确的思路,他们一遍遍地看书,还是感到课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很难在实践中体现。面对困境,教师与同学一起分析讨论,先后解决了如何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研究、如何设计正交、反交实验等几个难题。进入了实验实施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克服了许多困难,经过育苗、定植、水肥、人工授粉等工作,获得了子一代的种子。将种子种下,观察植株子叶的性状,学生惊喜地发现子叶都是绿色的,黄色叶色为隐性性状,说明假设成立。同时正交、反交两组的实验结果一致,说明突变体性状是细胞核遗传。面对经过辛勤努力得到的研究成果,学生们感叹到“原来孟德尔的实验我们也可以做,终于对孟德尔定律大彻大悟了!”那么难理解的假说——演绎法,在经过课题研究后,学生在高考复习中这部分知识很少失分。

国校长说:“学生亲历了孟德尔的探究历程,这种密切结合书本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就像是一座桥梁,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由理性转化为感性再升华为理性,也把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拧在一起,既发挥了接受式学习系统、高效地传承知识的优势,又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生活中追寻真理的热情。”

天津中学“生态园”是学校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校内建的一个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主的活动基地,占地面积4000平米,园内建有动物饲养区、农作物种植区、果树种植区、食用菌栽培区、组培室、智能温室、气象观测站和地震测试区。生物学科组为了拓展学生研究的宽度和深度,还聘请了天津市农科院、农大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指导学生实验研究,尽可能结合学生在生物课上所学的知识编写了《生态园实践指导》,指导学生选题、立题,以课题研究带动科学探究。参加活动的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要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在生态园,学生结合所学的书本知识,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完成了许多课题研究,目前已有30余项探究课题形成了市级以上研究成果。

天津中学生物特级教师弭金玲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着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她一直探索面向生活的生物教学,2011年6月出版了《面向生活的生物教学》一书。在书中她提出了“构建三维课程载体”的生物课程结构体系的基本架构:学科教学,侧重系统知识学习;生态园活动,侧重研究创造能力的培养;生态考察活动,侧重实践经验积累。国校长将她的这一架构转换成如下图形,进一步探讨三个圆形交集之处的含义。

 QQ截图20150512164833.png

第一,从课程的视角看,它代表了两类课程的融合,形成了完整的课程系统架构。第二,从学习方式视角看,它体现了两类学习方式的整合。第三,从知识构建视角看,它代表了不同类型知识的整合,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国校长还说: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上述研究成果的价值,我认为这一成果具有普遍的推广性,它对深化新课程改革,整体推进课程建设具有较高价值。今后我们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并向其他学科推广。

坚持文化引领

天津中学虽然是一所建校只有12年的学校,而浓厚的文化氛围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进学校办公楼一楼,宽敞明快的大厅右侧墙面上,镶嵌着校训——“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9个大字,下面是校长国赫孚写的简短释文:“2000年,怀着创业的激情,我受命组建天津中学。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与追求,它应该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不断进步,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时代主题。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做什么?教育怎样做?天津中学的校训“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体现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什么是成功?准备什么?如何准备?期待着师生用教与学的实践做出回答。学生,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教师,以此实现成功的人生;这,也是我的人生追求。”国校长说:“校训所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所以天津中学没有把它视为空洞的口号,而是组织全校师生共同来诠释。我们认真读了大厅里展示的师生所写的释文,写得很有深度,引人深思。

在大厅里我们还看到了展示教职员工在讨论“教育三问”,即“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怎么做”活动中的一些成果。大家回答的视角不尽相同,但也都很深刻。如历史教师牛成玉,他的回答是:“教育是什么?——影响;教育为什么?——成长;教育怎样做?——服务。”有什么教育观,就有什么教育行为。每天早自习牛成玉都和学生一起做教室卫生。他认为教师就是要为学生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就是教育。一楼的大厅里还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整体性、主体性、活动性、反身性、差异性。总之,大凡看过的人,都会感受到天津中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对办学是做了哲学思考的,办学的立意很高。

爱喊空洞的口号,这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积弊。天津中学会是怎样呢?走上办公区二楼,映入眼帘的是四个栏目:道德榜样——让善得到生长;学习标兵——让我们学会学习;创造精英——让创造潜能得到激发;文体之星——让生活更美好健康。每一个栏目里都展示了许多学生的故事。国校长说,我们就是要让师生上墙,要用故事诠释“教育为什么”。看来天津中学的办学理念是落地的。这里展示了很多学生鲜活的案例。让我们印象尤为鲜明的有两点,一是在“学习标兵”栏目中展示的案例,并不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考上清华和北大等名牌学校的学生事迹,而是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学习、反思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故事。另一是,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创造精英”栏目中有一张一览表,我们统计了一下,自2003年以来,学生参加天津市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项目,获得市级和全国的奖项总计39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2项。

我们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真正坚持搞素质教育并不容易,这需要胆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们感到鼓舞的是,天津中学始终执着地行进在素质教育之路上。一个到天津中学参观学访的人感慨地说:“只要看看楼道墙上的照片,就知道天津中学不是一个死读书的地方。”

国校长说:学校文化建设还一定要指向观念背后的教育行为,学校文化说到底就是怎么办学。办公楼三楼和四楼,展示的就是学校十余年来不予余力地进行的三大改革主题:课程改革的切入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建设学习型组织。天津中学的课程改革是全面的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实施是其最大的亮点所在。他们创造性地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操作范式:“三点预设” 开发教育资源,“四题递进”编制课程内容,“四条途径”保证课程实施,“五个阶段”完善实施环节,“六项举措”彰显育人价值等等。当然,创造背后的艰难局外人是很难体验的。也正因为艰难,学校尤为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天津中学人就是在不断地学习、研究和创造中前行的。

统观他们的整个课程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天津中学的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充盈着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充满着智慧与分享,充分彰显着自主性与主动性。这是否可以看做为天津中学的鲜明的特色课程文化呢?

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朱慕菊同志,在为国校长所著的《国赫孚与实践教育》一书写了一段话,给予了天津中学的改革探索很高的评价。文章最后她是这样写的:“国赫孚校长领导的天津中学则坚守素质教育的理念,坚持践行新课程,在改革的重大突破点上做出了成绩,做出了贡献。为了他们的坚韧,为了他们的贡献,为了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上的鲜明足迹而作。”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