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知名特级教师高端学术论坛在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举行
12月18日,由中国教师报主办,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承办,北京市教育学院协办的主题为“九年一贯制创新办学研讨暨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下的教学实践研讨会”在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教育部法规司司长柯春晖、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中国教师报北京区主任刘术红、朝阳教委督导室主任王世元、朝阳教工委副书记刘丽彬、朝阳教委副主任姜继为、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院长曹世贤、朝阳教研中心主任杨碧君、朝阳区科协主席杨绍磊、北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部长张晓虎、朝阳区教科所所长姚卫东、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书记全疆发、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各分校校长和书记等领导专家出席,并进行智慧分享。来自北京、天津、广州、山东、浙江、河北、安徽、延安等十多个省市的600多位教育专家、优秀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代表参会研讨。
此次活动共分七大版块,分别是:开幕式、骨干教师分享课、专家评课、素质教育特色展示、特级和骨干教师展示课、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研讨、“三点半”学生课后活动展示。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书记全疆发致辞
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雷振海致辞
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校长李升华作主题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讲话
开幕式版块,全疆发书记和雷振海副社长分别致辞。全疆发代表陈经纶中学所有教师和学生向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呈现了“一校十址”集团化办学的经验。雷振海强调,九年一贯制不是小学和中学的简单叠加,学科融合也不是两个不同学科教师在一节课中分着上。学段和学科的融合最核心的是系统规划和整体构思,要对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风格、学习策略、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一贯”架构,遵循6—15岁学生的成长、学习、发展规律。紧接着,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校长李升华作了题为《九年四段巧衔接,整体发力促发展》的报告分享。据报告了解,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创建于2003年,12年来学校践行“书香敦品,德行励学”的办学理念,以“九年四段学段教育”为主张,已经建构起“儒雅嘉铭”的全课程教育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逐渐成为朝阳区九年一贯制办学的典范。分享结束后,顾明远教授发表讲话,他指出,“第一,教育要改革。改革无穷尽,儿童的成长需要教育的改革;第二,改革要创新。教育不能限制孩子的活力和潜力发挥,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第三,教育创新在于学习。学习方针政策,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规律。人的成长是曲直的,非直线上升的,学生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
嘉铭分校优秀教师代表展示课
特级教师展示课
全国优秀骨干教师展示课
在骨干教师分享课、专家评课、素质教育特色展示和特级教师同课异构等环节,吉春亚、钱守旺、吴立建、鲍建中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梁全声、岑宾、王海兴、韩菊岭、聂焱、田建、王灼妹等全国优秀骨干教师,以及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骨干教师代表等通过涵盖综合课、长短课、ipad课、特色课等的33节小学和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美术、音乐、科学、劳技、书法等十多个科目的分享课向与会者呈现了多种不同的创新路径、整合思路和借鉴经验。康杰、蒋京丽、秦晓文、刘燕、李英杰、谭晓培、王晓东、耿鑫等北京市教研员,紧抓课堂实践和所有与会者进行了深化研讨。
嘉铭分校优秀教师代表进行教改智慧分享
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研讨版块,在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张丽娜老师的主持下,各学科负责人进行了深度分享:
初中数学老师:长短课是对时间、空间的重构,辛苦了老师,幸福了学生。课堂内容方面:长课更适合探究,短课适合点拨。我们认为,复习课、专题课、试卷讲评课、拓展课比较适合长课,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指导。短课方面,短时间内如何讲,如何让学生更受益对老师要求是更高的。备课要深,要更有针对性,而且设计要更加巧妙、提问更加恰如其分、练习要进行精挑细选。课堂形式方面:我们认为小组合作方式的发展,让短课有了思维的碰撞,让长课使学生更加自主。
小学数学:教科研引领师生双受益。无论是短课还是长课,要特别关注什么呢?一是孩子的学习体验、学习感受,二是动手实践能力,三是注重孩子的终身发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老师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去整合教材进行课程的设置,这对于老师本身来说得到了很大提升。
初中语文:让孩子成为愉快的阅读者,将来做一个幸福的阅读人。从校园环境设计上来说,有梅兰竹菊四君子,还有随处可见的《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孩子们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会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从计划上,一到九年级都有自己固定的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除了国内经典阅读之外,还有国外经典篇目的阅读。我们不仅促进孩子们去阅读,还会让孩子们形成阅读报告,比如读《红岩》的时候,除了适当的读书指导外,还会让孩子们及时做总结。在阅读课上,孩子们通过PPT、汇演等多种形式展示他们读的书,给了我很多震撼。除了充分交流之外,老师们还要思考促进阅读的方法,所以我们设计了竞赛、演讲、互相推荐书目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孩子们读书。
初中科学:深度挖掘阅读实验,全面提升教学品质。我们现在做的主要是让阅读和实验相互补充、相互引领。备课的时候,我会梳理跟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源。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读一读,然后了解更多背景材料。我还会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介绍他们拓展的阅读材料。这样既让他们有了输入,又有了输出。同时,我们还开办了科学大讲堂,没有了学科与学段的区分,把学科联动起来,为学生设计提升科学素养的有体系的课程。在实验方面,开发一系列低成本实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去做实验。以观察和事实为依据,去指导学生实验,不仅注重动手,还注重思维方面的拓展。另外还把演示实验等进行分组实验,让每个孩子都能去感悟、去提升。我希望能够与学生联动起来,与学生一起走进社会大课堂,把科学、技术、社会真正地落实到我们的课堂当中。
小学语文:教师把教学的舞台搭的有多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空间就有多大。我们的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比如三年级的孩子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这节课之后,我们就带领孩子走进了朝阳区的行知园,自己动手去剪纸、磨豆浆、做茶艺等,这样就真的从课本学习把孩子引到了课外实践中。孩子们从多角度、多感官去了解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科融合方面,我们尝试了两次学科融合课,一次是在十月份,孩子们学完“走进秋天感受秋天”之后,我们和科学老师合作带领孩子走进校园,去体会秋天的特性;然后和美术老师合作,带领学生制作树叶画。让孩子对秋天的植物进行交流,以及了解制作标本画的过程都是不错的学科融合体验。另外一次学科融合课是在学习赵构桥这一课时,我和美术老师一起上这节课。本节课上,除了让孩子从语言文字上去感受赵构桥,美术老师还带领孩子们去画赵构桥。另外,在课前,孩子们还收集了很多桥的资料,比如风雨桥等,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英语学科:开展有效地学科活动,让英语真正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工具。我们主要是将“阅读主导”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从课内课外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素养。课内,每节课都有1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素材都以文本教学内容为核心,充分发掘与之相关的拓展资源,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课外,我们盘活了一些阅读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准备一些小诗或小歌曲,孩子们能够朗朗上口。另外还通过小表演的形式来监控孩子们阅读的效果。
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力作主题报告
紧接着,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力作了题为《教育政策形势》的报告。他从宏观上系统解读了“2020年教育五大新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五层面”等,并深入剖析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六大教育亮点,以及展望了我国21世纪教育将“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为有用,更可持续”。
活动中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的师生们还进行了特色节目展示和“紫藤花开 个性绽放”课后活动展示等,《紫藤花开》、《古诗新唱》、《让爱传出去》等歌曲深深吸引了与会者,《凤舞九天》、《渔舟唱晚》、《胜利》等乐器演奏深深震撼了与会者,《幸福中国娃》等舞蹈深深感动了与会者。在“紫藤艺术”、“紫藤体育”、“紫藤科技”、“紫藤传承”、“紫藤雅趣”等环节中呈现了近30余节特色展示项目。高质呈现,人人参与,得到与会者一致赞誉。
此次活动以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学术研讨基地为依托,得到了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朝阳教育人才中心、朝阳区特级教师管理办公室等大力支持。
据悉,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学术研讨基地由北京市朝阳区“双名工程”领导小组和中国教师报联合主办,成立于2013年,落户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特级基地”通过争鸣思想、聚合智慧、观点碰撞、课堂论道等,不断汇聚当代教育家资源,分享知名特级教师智慧,呈现最完美一线课堂,共建全国教育科研体系。成立2年来,“特级基地”开展全国知名特级教师专题学术研讨15次,研讨内容覆盖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十多个学科,参会总人数达到4000多人次,辐射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20多个省市的几百所学校。围绕教研组学科建设和课堂改革,开展全国研究课100多节,高端学术主题发言50多人次,全国知名特级专题报告35场,100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开展学术研讨和点评。专家既有北京、上海、广东等教育发达地区知名特级教师、各省市教研中心教研员、北京教育学院和北师大等高校教授,还有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光明日报、《中学教学参考》、《北京教育》等社会名流、中高考命题专家、教材编审专家、科研专家、文艺评论家和知名记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