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涵共建与发展 >> 文化立体构建 >>杨东平:当好教育被更多的人认知,教育该怎么办
详细内容

杨东平:当好教育被更多的人认知,教育该怎么办

我们不妨来问问,在我们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当前教育最短缺的究竟是什么?答案其实很明确,是好的教育,从很多方面可以体现出。

  当前大城市关于天价学区房的新闻层出不穷,除了天价学区房以外还有国际学校,大家知道国际学校需要多少钱吗?一年二十万。在北京很多的明星都把小孩送到国际学校,为了享受好的教育。总而言之好的教育非常昂贵,在北京最火的国际学校,一年三十万,从幼儿园开始。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出国留学。

  两个基本判断:老百姓对好的教育的需求极其强烈,而且老百姓对好的教育是有充分认知的。

  我们一直认为有一个说法是老百姓就是要追求应试教育,其实每个老百姓都很清楚什么是好的教育:善待儿童的教育,使儿童免于恐惧的教育,这是最起码的。

  为什么要花二十万送到国际学校去,就是没有考试分数排行榜来压迫学生,就是为了这一点,这么一点好的教育真的那么稀缺那么昂贵吗?

  以上海为例,上海是我们教育水平最高的教育高地。去年某门户网站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排行榜》中,前十名分别是贵州、青海、西藏、广西、甘肃、新疆、云南、重庆、安徽,第十名是上海。这个结果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上海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第一,就是上海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校外学习时间世界第一,远远高于OECD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值。这个结果又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说法,认为港澳台、日本、韩国等东亚文化圈都是望子成龙的。不对的,人家已经越过这个阶段了。港澳台的课外学习时间只有上海的一半。日本的课外学习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在我们绝大多数的学校,应试教育依然非常炽烈。

  大多数老百姓无从选择,只能用脚投票,或者出国或者到高昂的国际学校,或者抱怨批判。但是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不足,我觉得要做具体分析,其实把儿童当做儿童对待根本不需要那么昂贵,不需要每年二三十万,每所学校都可以做到。在我们教育资源极其匮乏的五六十年代,我们都有比较快乐的童年,有什么难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应试教育屡禁不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究竟如何从应试教育突围,供给侧改革究竟要改的是什么。

  非常幸运的是老百姓的选择终于多了第三条道路,就是在批判抱怨和逃离出国以外的第三条道路,就是教育自救、教育自助。

  我们今天看到越来越多受到良好教育的家长,自己解决问题,在家上学成为了非常多的选择。中国的学生在家上学马上变成了小微学校,因为人口密集。北京的日日新学堂,从两个孩子开始,现在到三百个学生,仍然是一个非正式学校。大家知道另外一个非常活跃的体制外的学校,来自德国的教学模式,华德福学校,在全国已经有四百所,基本上都是黑学校。同样还有人做很多中国风格的尝试,比较著名的就是伏羲学校,在全国也已经有三百多所。台湾的曾国俊先生尝试建立一所中国范的学校。今天看到的所有的公办学校都是十九世纪的欧洲学校,中国风格的学校在哪里?在台湾道禾实验学校。现在正在进入大陆,在北京、上海、天津、厦门、深圳都在建设。在这样的学校里面,老师必须要会花道、茶道、剑道等等,要有温暖的内心,要有对学生的爱。

  所以我们看到的基本事实是,中国全民族有着极高的办学欲望,想要办学的人不仅仅是李嘉诚、马云,包括王石,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只不过门槛太高,所以供给侧改革主要就是政府简政放权,改变垄断,放开管制。

  在世界范围内,特许学校、自由学校和各种各样的教育探索都在进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已经超越了对办学资金、场地、硬件设备的要求。所以在中国,我们的教育供给改革,主要就是释放生产力,颠覆十九世纪的教育工厂,鼓励个性化、小规模精品学校的生长,鼓励自下而上的变革,开放民间办学,从而改变1300年的科举教育传统,改变19世纪的学校传统,改变计划经济的教育传统。

  谢谢大家!

  编者注:“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经济概念,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容来源:本文是杨东平院长在《以供给侧改革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上的发言,由搜狐教育独家网络媒体报道,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