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开发与研修 >> 小学英语课程 >>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学科的完美融合,这个学校找到了课程育人的落脚点
详细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学科的完美融合,这个学校找到了课程育人的落脚点

精彩导读

30.png

2016年5月13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承办了“北京市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教学研讨活动”,同时举办了二外附小第二届外语戏剧节。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主任贾美华、副主任王建平,朝阳区教委、教工委领导,朝阳区教研中心领导、华师教育研究院小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刘云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张冬云以及各区县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31.png

此次活动由四个版块儿组成,即学科德育精品课例分析、校长主题发言《传承中华经典,开设“I Stories”课程,培育美德少年》、两节研究课以及专家点评。

今天与大家分享两个版块,一个是张冬云校长的主题发言,一个是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副主任、小学英语教研室主任王建平的精彩点评。

下面是张校长的发言实录(稍作整理):

32.png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张冬云

传承中华经典,开设“I  Stories”课程,培育美德少年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世纪必将是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纪!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跨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的今天,究竟如何在现代与传统中,民族与国际中把握立场和理念?是我们这代教育人需要思考并实践的主题。我们必须以世界的眼光全球的视角和现代化的理念来对待传统与经典,优秀的经典如孝悌节俭等,我们不仅要继承,还要向世界宣扬,通过我们的榜样传播全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在育人,即培养具有君子品格的现代公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学科育人,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三种途径,三者相辅相成、综合运用,合理实施,才能有效。而学科教育的主阵地在课程,因此,我们就要把课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主阵地。

那么,我们学校如何立足外语特色实际,开设《中华传统故事英语绘本》课程,发挥课程育人作用,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呢?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进行汇报:

一、确办学目标,开设“I Stories”课程

(一)重新梳理学校办学目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原京通小学,建于1999年,2014年6月12日学校正式更名。地处五环外管庄地区城乡结合部,可以说是朝阳最东边的学校之一。与通州区接壤。学校现有教师56人,在校学生843人,24个教学班,学生主要来源于附近社区、乡村。

学校更名,为学校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更带来了挑战,为此学校抓住契机,同时结合2014年北京市市教委先后出台的《北京市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以及《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革意见》,调整了学校三年办学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

我校办学目标是:为培养具有中国心的国际化人才奠基;并制定了明确具体的“4+1”育人目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不断提升的学习能力、具有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突出的外语特长。

33.png

培养二外附小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实现我校育人目标价值智慧的维度的具体要素,更是我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方案》。我们通过课程引领、活动育人、环境渲染等方式,不仅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校园中触手可及,随处可见,更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有机融合,与学校德育体系无缝对接,打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局面。

(二)建设“BEE”特色课程体系

“BEE”课程是我校智慧教育课程体系下的外语特色课程。“BEE”课程具体解读为:B:代表basic,表示基础的意思。意为国家课程是基础,是根基。学校所有其他英语课程都是在此基础之上开设的。第一个E:代表extend,表示拓展、延伸的意思。意为在国家课程基础之上所开设的具有二外附小特色的英语课程。第二个E:代表enjoy,表示享受、喜欢。意为整个学习过程是快乐的,是愉悦的。学生能够体会到整个英语学习是一种乐趣。

34.png

(三)开设“I Stories”课程

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为孩子们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理想人格的培育提供了丰富资源。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很多内容,但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都比较远,不要说英语了,就是母语理解起来也很不易。为此只有采用情景化、故事化等方式,化抽象深刻的思想为具体形象地理解,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地接受,最终才容易落实到日常行动中来。为此,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闫雅萍院长、张喜华处长、满颖等老师,结合小学生实情,选择了90个经典的成语故事,把这些成语故事逐一翻译成地道的英语,并请来了上海阿凡提卡通艺术专业有限公司,把每一个成语故事都配上了形象生动可爱的图片,编辑出版了《中华成语故事英语绘本》教材,这套教材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益受学生喜爱。我们依托这套《中华成语故事英语绘本》教材,在全校开设了“I Stories”课程(中华成语故事英语绘本课程)。I Stories, I是“成语”idioms 的首写字母,又和“爱”发音相似,这样一词双关,既表达了原意“成语故事”,又有双关意义“我与爱”之内涵。

二、精心安排课程,提高能力育美德

我们该如何用好《中华成语故事英语绘本》这套教材,让学生在成语学习中练英语,如何最大化地作用于学生身上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国家课程巧安排

为了能让所有的孩子受益,我们在国家课程中见缝插针,灵活安排,力争使全体学生都能学习这些成语故事。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每个年级学生英语认知实际水平的差异,安排每学期每个年级选择学习4到5个故事,平均每月学完1故事,力争6年下来能学50个故事。同时我们也对不同年段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底线要求,即低年级孩子听故事,中年级读故事,高年级讲故事。对于每月如何进行故事的学习,学校没有统一的要求,而是让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依据教学进度自己定夺,老师们有的是学完一课书结束后集中学习一个故事,有的是利用每节课前的5分钟分散学习一个故事,有的是安排在每节课即将结束后的5分钟学习。

35.png

(二)丰富戏剧课程内容

英语戏剧课程是我校外语特色课程。

众所周知,戏剧教育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除具有审美功能外,还具有教育功能。戏剧教育不仅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提供了真实的情景,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对戏剧作品的不断演练,学生对不同作品有了不同的看法观点,往往感到有话要说,有话要讲,交流欲强烈,面对观众,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演讲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品的演绎,让学生对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有所掌握,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此,我校利用每周三下午3点半到5点的时间,开设了5个班的英语戏剧课程,任职教师来自:本校教师、外教、二外优秀的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戏剧专业专家。学校制定了课程纲要、编辑了校本教材。

我们的戏剧课程教学都有一个框架,包括6个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热身热脑、台词练习、形体韵律、即兴表演、情境对话和戏剧表演。每个框架里又分为若干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是通过不同的活动来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比如,戏剧表演,细分为:台词背诵、原文创编、舞台表演等模块。

36.png

自从上学期,二外专家为我们送来了《中华成语故事英语绘本》电子版,我们便补充到我校的戏剧课程中。到目前为止,我们英语戏剧表演的内容已经由单一的世界经典向更丰富的内容拓展,题材分三类:中华优秀传统故事、学生身边的故事以及世界文学经典故事,形成了中外名篇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经典改变与师生原创结合、现实生活与科幻童话相结合的多样题材。

(三)创办外语戏剧节

为了给学生搭建更多展示平台,我校从去年开始举办了首届英语戏剧。举办英语戏剧节,是为了跨越课堂教学的局限、让英语回归生活;活跃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给学生搭建创意的舞台、提供创意的空间;给校园增添人文气息。从英语剧本的创意编写,角色的塑造与刻画,道具服装的创意设计,学生们享受的是创作的过程。英语戏剧节表演俨然已经成为二外附小校园的一大风景线,成为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师生们的英语嘉年华。

今天的研讨活动,同时也是我校文化节(我校是北京市文化建设示范校,必须向全区展示)暨第二届外语戏剧节开幕式,这两周一直有系列的展示,比如:戏剧展示《蜂蜂历险记》《绿野仙踪》,另外还有六4班李月琪同学个人书画作品展,前天刚参加完北京市比赛的学校行进管乐团的孩子的展示等。总之,我们觉得通过英语戏剧节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健全品格性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作精神等。

37.png

随着“I  Stories”课程的实施,我们越实践越感到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所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少年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在这样的文化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成长起来的孩子,逐渐拥有的是中国心,世界情!

三、加强教师培养,保障课程实施

课程体系建好,能否很好落实,关键看教师。为此,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如下举措:

(一)思想先行变观念

1.外教示范转观念

二外为附小精心挑选的优秀外教,向我们示范着什么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圣诞节前夕,外教化妆成圣诞老人,穿梭在各间教室,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关于圣诞的单词、歌曲、故事,学生们惊讶、开心地学习起来。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突出时,外教拿出自己带来的薯片,或者奖励给孩子一片,或者把一片薯片掰成了好几瓣,和孩子一起开心地吃起来。外教有时为了能听清楚孩子讲一句话干脆跪在地上。在外教的课堂,我们的老师亲眼看到:最挠头的英语课,孩子们能这么愉快地学习。通过"走进优秀外教课堂" 这样的校本培训,引发了教师们的大讨论: 什么是真正以学生为本。老师们意识到,在我们既往的课堂,虽然非常认可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这些教育观念,但是真正上起课来,特别遇到学生不会等问题,以学生为本就往往会被抛在了脑后,又回到了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了。通过走进一节节优秀外教示范的课堂、通过一次次地研讨与交流,老师的观念在悄然改变着。
 

38.png

2.专家引领新理念

我们成立由二外专家以及市区特级教师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在专家帮助下,我们开展了系列培训:通识培训、定向培训、教授口语能力训练课等。同时我们启动了“向孩子们一样读书”的教师读书工程,多种途径学习与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形成。

(二)行动跟进提能力

1.师徒结对,锤炼素质

针对不同教师群体不同需求,学校开展了“名师工程”、“青蓝工程”、“英语首席教师培养工程”,二外教授以及市区专家、特级教师,和我们的教师结成师徒,锤炼教师基本功,提升教师素质。

2.课题带动,课堂创新

“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这是学校改革的定律。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能力提升的根本。我们以课题带动的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并承担了子课题的研究。今年的4月2日,我校承办了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与区教研中心联合举办的“改进教学方式,建构智慧课堂”现场会。现场会上展示了我校31位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基教研中心贾美华主任、特级教师吴正宪,主管小学英语的王建平主任等40多位市区专家对学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每名教师的课堂给予了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导。

39.png

近两年来,通过思想先行变观念、行动跟进提能力,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17人次被评为骨干教师,其中50%的英语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

其实,我们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变化,下面我想向大家隆重介绍的是我们学校英语戏剧社团的一部分孩子,他们是刚刚选修英语戏剧课程不到2个月的来自一二年级的孩子们,一会他们将为您们表演《I Stories》之《孔融让梨》 ,虽然刚学了2个月,但是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进步,感到他们的英语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英语学习的感知能力在提升,良好的语音语调和大胆开口说话的习惯在形成,同时我们也相信孩子们在演绎故事的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健康而纯洁的文化在滋养中着他们。这种向善的,启智的,审美的文化是舒展灵性的,它能使学生心灵逐渐长出另一只羽翼——精神、思想、信念与意志。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