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克服小学英语教学碎片化现象的有效途径
2016年5月13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承办了“北京市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教学研讨活动”,同时举办了二外附小第二届外语戏剧节。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主任贾美华、副主任王建平,朝阳区教委、教工委领导,朝阳区教研中心领导、华师教育研究院小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刘云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张冬云以及各区县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由四个版块儿组成,即学科德育精品课例分析、校长主题发言《传承中华经典,开设“I Stories”课程,培育美德少年》、两节研究课以及专家点评。
今天与大家分享两个版块,一个是张冬云校长的主题发言,一个是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副主任、小学英语教研室主任王建平的精彩点评。
下面是王主任的点评实录(稍作整理):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副主任、小学英语教研室主任王建平
对于英语学科来讲,依我所了解,很多学校在英语活动上还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如何借鉴今天这样的一种分享,将零散的活动纳入到学校的课程里,这一点是我想和所有老师分享的。今天,各位老师们都听了张校长在整体学校课程的发展上,基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传统文化来构建英语课程的这样一个思路,也看了二外附小老师们的课的分享。我们很希望用这样一个整体的课程来带动原有的英语教学,更好地面向现在的教学变化。
所以,我想突出第一个词是整体,学校的学科经历,学科教学和学校的课程建设,它是一个整体。这是第一点我想说的。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如何在这样一个课程构建当中,把要做的课程,学科教学以及各个方面的实践,建立起一个内在的联系,来解决就像王谦老师提出的教学中目前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因此第二个词我想说的是整合。
今天除了课程的整合,其实我们更好地看到了课内外是怎样整合的。因此,从内部呈现上既有课内,也有整个学校的中华传统故事是如何整合到他们的课程中的一种实践。即使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刚才的这节课中,也有整合。如何把中华传统故事,这样一个故事题材和艺术完整得融入在一起,这一个融入的过程。我想,对于故事学习之后,它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点,给它一个新的戏剧点。因此,在学生戏剧学习的过程当中,它就融入了语言。
学生在戏剧学习的过程中,把他对角色的理解融入了进去,同时也展现了出来。因此,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戏剧变得一切皆有可能。在邵帅老师展示的这节课中,首先她提出了两个非常关键的词,大家还记得吗?有两个词在她的话语当中展现,一个是interesting, 另一个是creative。这样一种核心词的把握,统领了戏剧的发展。因此戏剧变成了一切皆有可能,实现了古今的跨越。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学生发展了他的这种思维。我想,我们本身把一个课外的中华传统故事,即学校的特色和英语结合起来,和戏剧融合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变成了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我想这种内在的联系其实是在发展我们学校的课程,特别是我们的学科实践活动当中需要重点去考虑。这是从内容的角度上来讲,它实现了一种整合。从形式上来讲,今天这节课从教学的形态上来讲,是与众不同的。除了Peter作为一个外教,和我们老师共同来执教,和学生共同在英语学习,在戏剧表演当中予以指导之外,我觉得还有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发生了非常充分的变化。所以说,从形式上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大家细细地去分析一下邵帅老师所提炼的这两个单词是不是贯穿在她的活动当中。我不再分析了,老师们都听了。第一幕,老师是怎样去引导的,包括创作,创作的是关注些什么,然后在演的过程当中老师如何去指导。因此我想说,在这种教学形态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方法上融入了老师的这种有效指导,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在过程当中去学习。因此,戏剧再次呈现给我们的不是只是欣赏一下,学生只是记了记词去表演了一下,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怎样融入角色,发展角色,然后把我们的语言嵌入进去。
所以,在第二个特点上,我就简单说我的深刻感受是我们实现了这种整合,使目前所存在的在教学整体碎片化的这样一个现象和问题,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有效地克服了这样一种局面。我觉得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第三点,我再简单说一下。其实教学形态在发生变化,我们在构建一种新的课程,在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要支持我们的老师。我们也非常欣喜地看到老师在学校这样一种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成长,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老师的不易。
邵帅老师非常自信地站在这样一个场合中,和老师们分享,对她来讲是一种发展。邵帅站在这儿去指导孩子如何“哈哈哈”这样一个过程,我想从她第一次到今天她的呈现还是有一个过渡的。因此在整体的教学形态下,课程形态发生到今天,教师如何在这样一个变化中去积淀自身的素养,对于今天的英语老师来讲,真的是一个挑战。与过去要求的咱们把英语讲好,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质的变化。那时候把英语说好可能是教给学生怎么样学英语。现在呢?这样的一个课程,是通过你教学生学英语的过程,要把孩子培养好。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核心去研究学科德育最终的一个落脚点。我们是课程育人。
因此,希望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老师们能够积淀素养,使自身的能力结构尽快适应现在课程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感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