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字致万盛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精致教育发展
文/ 梁恕俭 吴明芳 唐海霞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班主任应对繁杂事物的形象比喻。三年前,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张习杰,在一次下学校调研时,孕育了新的思考:如何找“一根针”穿起全区教育的“千条线”呢?
抓住“精”字,大作文章
万盛经开区一直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投入占当地GDP比例保持6%。2013年10月,该区与沙坪坝区、南岸区、北部新区,代表重庆市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验收并成功过关。这标志着万盛教育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走在了前列,成为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面旗帜。站在新起点,万盛教育变挑战为机遇,谋划新发展,培育教育品牌,发掘优质资源,成就本土有影响力的名校名师,努力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素质教育高地。基于万盛幅员面积小,人口基数小,经济总量小,结合区情、教情、校情,“精致教育”成为了经开区新常态下万盛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得力于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把航导向,区教育局多次问计专家团队,自下而上广纳民意,将“精致教育”的愿景表述为,大胆探索精致教育所涵盖的精美学校、精心服务、精细管理、精干队伍、精博课程、精品课堂、精益质量、精彩学生八个维度的丰富内容,科学诠释万盛精致教育的内涵,构建万盛教育体系。“用一根针穿起千条线,这根针就叫‘精’,我们要抓住‘精’字大作文章,集黑山谷之灵气,发追梦人之豪情,成万盛区之大美。”张习杰在全区干部教师大会上率众宣誓。
“点”上打井,推动课改
精美学校、精心服务、精细管理、精干队伍、精博课程、精品课堂、精益质量、精彩学生……“一只猎狗跑得再快,也做不到同时追两只兔子。我们必须从诸多‘精’字中找一个点,宁可点上打井,也不要面上挖坑。”张习杰说,“学校的产品是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生产力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文化生动。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症结在课堂,课改的切入口也在课堂。”2014年8月,万盛经开区形成了以一O四中学、关坝中学、万盛小学、和平小学4所基地学校为引领,其他学校共同参与的课改局面,这也标志着精致教育在万盛展开全面实践。
一项成功的改革,思想是先导。首先,万盛经开区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示范区),坚持“四化战略”(集约化、特色化、均衡化、人本化),实施“六大工程”(质量提升、教育创重、人才引领、学校扩容、特色铸就、师德生品培育)的发展思路,特别是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形成“宁愿少修一栋房子,也要出一批才子”的共识。
其次,课改要顺利实施,一把手重视是关键。万盛经开区教育局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进修学校设立课改中心,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随即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意见》,提出课改工作目标、“九大行动”计划、保障措施及实施阶段工作要求,将课改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各校也成立了课改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研究、组织、开展课改工作。同时,对课改开展好的学校,推荐校长在区内外进行经验交流;对课改开展不力的学校,在全系统进行通报;对没有进行课改的学校,约谈校长进行诫勉谈话或调整其岗位,从而促使领导下课堂、亲自抓,带动全员抓教改,形成合力抓质量。
啥是好课,达成共识
正如美学中对“美”的定义莫衷一是一样,精品课堂的标准也是难以界定的。因为界定的标准太多,观测的角度太多,评价的内容太多,主观的判断太多。为此,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先后请进陈和平、于春祥、房涛等课改专家,以多种形式转变观念,最终达成了如下共识:
评价一节课够不够精品,一般关注4个“度”,即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
自主的程度。学到终极看自主,自主学习可谓学习的最高境界。马斯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是在自主状态下,独立地发挥出潜能,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有成就感,越能成为自由、健康、无畏的人。自我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帮助人满足这种追求,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体验最大的快乐。
合作的效度。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特征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合作学习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然而,过于追求合作的形式而轻视学习的效果,分组随意没有团队氛围,评价失衡不能促进竞争等现象,影响着合作的效度。合作效度是合作学习的生命。不是什么内容、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的。精心选择内容、准确把握时机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前提保证。
探究的深度。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享受到求知的愉悦。探究亦称“发现学习”,“发现”的多少与难易,取决于“问题的探究价值”与“探究的条件、方式和流程”。提出一个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给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启发引导是探究学习的辅助,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再按照一定的流程与同学合作则是探究学习的法宝。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而探究的深度则可看成衡量探究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尺。
生成的高度。在精彩的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教师必要处理好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的关系。要关注课堂生成,针对鲜活的学情施教,通过显性化的差异统计数据进行反馈调控,捕捉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因学制宜,达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中,事先考虑到学生思维习惯的差异,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再在课堂上机动灵活地引导“生成”,学生才容易进入积极、能动的学习状态。过分地确定预设和封闭,缺乏必要的生成和开放,课堂教学则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使师生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摆脱接受,追求创生
结合精品课堂的“四度”,万盛课改人将课堂也划分了4个境界:最低级的是“忍受”,以压作业、挤时间为特征,学生苦累不堪,教师职业倦怠;稍好点的是“接受”,教师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的脑袋是容器,课堂就是填鸭和灌输;再升一格是“感受”,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有了动手动脑的机会,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课堂有了合作探究的雏形;最高境界是“享受”,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主权,能够按自己的兴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独学对学群学,在展示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万盛经开区关坝中学王翠老师在执教《背影》(朱自清)时,为了让学生“享受”课堂,改编了歌曲《懂你》:
泪打湿了信纸/想起那年分别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雪冷冷地飘落/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咱爷俩一直都是牵挂彼此/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衰老的身体谁来照顾抚慰/是不是家中光景无情/隔阂伤怀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见到你/像儿时那样依偎在你怀里/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想你
师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唱了一遍又了一遍,直到泪流满面……
重庆市第一O四中学英语教师张恩家在两年多的课改实践中,逐渐领悟到:“课改的出路在创生,创新携智慧,生成出兴趣。”“谁最亲?生咱的(父母),和咱生的(儿女),你琢磨是不是这个道理?”张老师话题一转,“为什么创生如此重要呢?原因就是人对自我的东西总是格外关心、投入的,而关心产生兴趣,投入彰显效率。”
精彩纷呈,皆因主动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能参加课改吗?他们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吗?
这样的担忧,在和平小学语文教师向巧稚看来,反而是“完全没有旧学习方式的束缚,更有利于新学习方式的建立”。在她的班里,课桌被率先摆放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着手进行小组的组建、分工与培训。
在“分组联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一个很精彩的环节是展示。展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参与,主动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展示初期,有的学生站在讲台上,不敢面对全班同学,教师就鼓励他,学生在一次次鼓励中有了自信,渐渐地喜欢展示,十分珍惜展示的机会,他们用心准备,积极参与,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张扬了个性。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表达,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理解、尊重。
如今,这样的课改试点已逐步在万盛经开区全面铺开。而除了小组合作模式外,对于学生来说,课改还包括更多影响深远的举措。下一步,万盛经开区将在万盛小学、和平小学、南桐小学、关坝中学、一O四中学、进盛实验中学等基地学校课外兴趣班、社团活动班拓展走班制,即一个学生班级课外兴趣课和一拨人上,科技、体育、书法、艺术、英语等校级社团培训课是和另一拨人上。而在兴趣课教育方式上也有变化,比如,语文课外兴趣课有阅读、演讲、课本剧等不同模块,这些模块都分别由不同的老师上,打破一个老师全包教授同一学科的所有课外兴趣知识点的传统,全部试行小班化;住校学生管理方面,学生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试行导师制、专业辅导员制。一个年级参加课外兴趣班的学生被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单元制的活动模块,形成学生自治管理组织,社团组织也都通过学生自觉管理来实现。试行选师制,由学生选老师,把主人的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试行导师制,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家校沟通、帮助学生选课、心灵引导疏导等……并逐步向自然班级延伸。
在万盛,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展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悄悄地改变,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
链接:以精心服务要质量 以精细管理要效益
从2004年起,万盛经开区开始实施“一校一品”特色学校打造,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建成国家级特色学校4所,市级特色学校16所,区级特色学校23所。在此基础上,以课改为突破口,不断提炼、概括自己的办学理念。2014年,4所基地学校率先起步,已初步提炼出本校的特色教育理念,如一O四中学的“和乐教育”,关坝中学的“自主教育”,万盛小学的“绿色教育”,和平小学的“和美教育”。2014年11月,万盛经开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再出“重拳”,强化管理实效,《中小学党组织管理体制及作用发挥机制创新改革试点》《中小学综合素质督导评价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试点》3个市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正式启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融合了对教育管理、对学生素质评价、对职业教育的深度思考与实践,即“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体现了“强管理、提素质、精技能”的发展态势,令人回味,前景可观。
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副局长、教育督导室主任李昌建介绍说:为进一步让课程改革成为各校的常态工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了三级督导制度,并对课程进行整合,推进新课改。教育局机关干部定点联系学校指导制度,每人每学年到联系学校听课15节以上,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班子办公会议每月听取联系学校工作情况,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责任区督学督导制度,划分成25个责任区,聘请25名专兼职督学对各学校开展课改情况随访督导。完善《教师进修校教研员视导制度》,让教研员重心下移,走进课堂为师生服务。同时,教育局紧紧依托课程改革,大胆整合国家、地区和学校三级课程,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实施减负提质“1+5+n”行动计划,融合学校、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实践大课堂,开展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举办学生社团活动,组织“文明进社区”社会实践,设立中小学研学旅行项目,开辟青少年学生教育基地。
教师是推进课改的主体力量。万盛经开区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突破口,先后开展了9次全区范围内的教师研修培训。专家们走进课堂,转课、听课、评课,让老师们在课堂这块教学的主阵地上分享了新课改理念下高效课堂的建构方式。除了专家引领外,万盛经开区教师进修校还充分发挥培训主导作用,各学科教研员结合学科特点,完成了首轮有针对性的学科教师培训。
为让更多师生分享课改成果,万盛经开区还积极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现场交流、集体座谈等形式,积极为城乡学校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建成以四所基地学校为龙头的4个片区课改联盟集团,基地学校校长、教师代表都要与其他非基地学校共享课改得失,并请专家把脉支招。各校也通过开展“课改讲堂”、推门听课、集体备课,举办“精致教育”论坛等形式,丰富教研活动,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万盛经开区必将以建设高效课堂为引领,构建有效、高效为前提的“精品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出区域教育特色品牌。
未来3年,万盛经开区将落实精致教育八维目标实施细则,在第一年建成“精品课堂”基本模式;第二年融学校办学理念、目标特色等一脉相传的学校特色文化于“精品课堂”模式之中,初步形成不同学校特有的课堂文化;第三年拓展内化学校课堂文化,固化并引领师生自觉追求课堂有效、高效,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