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策划与推广 >> 权威媒体报道 >>德立朝阳 师成名家
详细内容

德立朝阳 师成名家

“北京朝阳区启动第三轮‘双名工程’,未来三年内,将建立特级教师基地、培养150位名师、力争推出5位教育家型校长和老师……”2013年1月4日一条这样的新闻被各大媒体报道。今天,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北京市朝阳区便已经兑现了这一承诺——现有特级教师一百多人,数量较五年前翻了近十倍,位居北京市前列。同时,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分别占到北京市的13.5%和14%,总量占全市近1/7。这再次将朝阳“人才强教”战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如何实现自我突破成为名师,或者说进一步发展成为教育家型教师?第一,思想要正,拥有教育信仰、大爱情怀、人本思想,懂得教育规律;第二,立足一线,始终坚守实践,立足教育教学,倾注所有而终身无悔;第三,有所创新,敢于立足问题进行突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所建树;第四,得到认可,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力,能够得到普遍而长期的赞誉。朝阳区教委主任孙其军说。在激发全区教师内驱力的同时,积极全面搭建各种外部成长平台,先立德,后成家,这或许就是朝阳人才强势崛起的密码。

 

德立朝阳  师成名家


聂成华

 

德立,或在立德的云中

“看,这是我们学校九年四段学生发展目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规范修养、艺术修养、学习修养、实践修养和人格修养五个方面。在一级目标下面还有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如人格修养下面又分乐观、自信、尊重和爱国四个二级目标。同时,在乐观下面,又按照四个学段分成四个不同的三级阶段目标……”

“这是我们的星章超市,是我们评价的一部分,对应上面的指标我们会评出自理星、守纪星、好学星、才艺星……”

“这是我们的每月星章收纳袋,除了结果呈现还有我自己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家长的话等反馈栏……我的家长给我这个月的评价是‘子墨应多加强体育锻炼,并且上课时要积极回答问题’……”

2014年5月23日,一次朝阳教委主办的全景呈现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德育成果的展示会上,嘉铭分校四年级学生张子墨和他的几位小伙伴正隆重介绍着学校“全人教育”的做法,甚是惊呆了与会的教育界同仁们。在看惯了领导主报告和老师呈现等这样众多传统成果展示的与会者们,很多都是第一次见到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敢这样大胆放权给学生的。这,便是朝阳区学校的真正育人魄力。

立人,先立德。做人如此,为师如此,教育亦是如此。

陈经纶中学这种具有经纶特色的“做人德育”不仅立足于学生,同时还立足于教师。2014年刚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学校正高级教师王苹讲,“学校做到的是全人教育和全员德育相统一,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相统一,素质教育和减负提质相统一,让学生全面修养的突破。这是陈经纶中学的做法,同时也是朝阳区很多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

“北京市16个区县中,朝阳区在重视德育工作方面有着很好的做法:比如专门成立德育科,并以此为核心,逐渐构建起了德育工作办公室、家教中心、心理中心、社会大课堂、班主任培训中心、德育中心等的六大中心模块。同时,它们也组成了德育工作大体系。”朝阳区教育工会主席陈先豹讲,“还有搭建起几个德育工作成长的平台,如全过程的管理育人平台、全员育人平台,学科育人平台,社会社区平台,等等。”

北京市朝阳区通过这样一个系统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建设的一份子,就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云”,每位教师都是一个“云端”,而正是这样的“云端”构成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德育网”。这样抱团式的“云”氛围,让在其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更加主动地分享德育能量和维护德育大氛围。这正是朝阳的“德育模式”。

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便是这一德育模式的临帖和破帖者。

5+2>7?是的!这就是学校德育模式中“生命成长共同体”的精髓。学校用全员育人思想凝聚教育利益共同体,围绕丰富的课程,多彩的活动,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实践氛围。同时,学校打破年级的队列排序,把一四年级放在一个楼层,二五年级放在一个楼层,三六年级放在一个楼层,组建跨年级成长共同体,构建了大手拉小手的育人途径。

“我们认为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学习和实践者两种不同的角色,大孩子在担当中培养着责任意识,锻炼着理性能力,小孩子在跟随的同时学会服从,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些都是相互的。”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阐释到。这样的一种思想在家校合作方面也发挥到了极致,各方共同营造的是让学校成为每个生命都精彩的强大“生命场”。在“朝阳德育模式”和学校特色德育模式推动下,学校中不断涌现出了“做真实不忘童年”的全国模范班主任郑丹娜等一批优秀教师。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在朝阳,有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人构建起来的立德氛围!

 

名师,或成名师的路上

“今天的课不上了!”“哐当!”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伴着一声重重的甩门声,怨气、自得、诧异……各种的心理弥漫在了教室和老师远去的走廊里。这是刚刚毕业后被分配到某县级中学赵慧老师上课的一个场景。当时学生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上课铃响后很久,教室里仍旧一片嘈杂。她也是“老虎不发威还以为是病猫呢”,本着这样的心理,怒不可遏的她便发生了这一幕。

本自得意,但这种“对着干的行为”却被班主任诘问和校长严厉批评,骨子里不服输的那种“拧劲”让她不断在反思中明白,教育并不是“对着干”,而更多的是需要“顺应和养护”。

从职业生涯第一课的“逃兵”到站稳讲台,她苦心探索,走过了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她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如何再往下发展?2011年她搭上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教育家成长工程”这趟列车,成为了首批入选“未来教育家”的教师代表。同时,伴随着朝阳区第三轮“名师工程”的启动,作为北京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和朝阳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的她也成为了“打造精英计划”的重点培养对象。如今她已经多次主持国家级重点课题并荣获多项全国性奖项。

“正是这样更广阔的平台让我对教育有更深的理解,让我逐渐学会了享受课堂和享受教学,也助力我在通向未来教育家的路上走得更快。”赵慧老师讲。赵慧仅仅是朝阳区实施“名师工程”中普普通通的一位受惠老师,更有像今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劲松职高向军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芳草地国际学校张龙等一批优秀教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表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要实现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等这些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最关键的还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北京市朝阳区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被赋了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国际体育文化中心等功能定位,要力争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建设世界城市的试验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模范区,倾心助力“新四区”建设,这对以“总量大、类型多、发展快”为主要特征的朝阳教育在“人才强教”战略实施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为了迎接这一挑战,使得“人才强教”完美落地,早在2004朝阳区着眼内涵发展,便启动并实施了第一轮“双名工程”。

从2004—2008年第一轮中的培育、塑造、引进三重点建设,到2009-2011年第二轮中的课题研究工程、课题实践工程、成果展示工程、成长资助工程、人才引进工程等的实施,再到2012年在启动的第三轮“名师工程”中立足培养的成就未来计划,着力成长的打造精英计划,重点推出的塑造名家计划的三项重大举措,朝阳区一直不断完善名师培养、培训、推出、使用、考核奖励、引进等管理机制,梯次攻坚,满足教师需求和教育发展实际需求。

以塑造名家计划中的“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学术研讨基地”为例,该基地落户陈经纶中学,旨在“汇聚当代教育家资源,分享知名特级教师智慧;呈现最完美一线课堂,共建全国教育科研体系”,2013年12月12日启动仪式便吸引了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500余知名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参与。2014年分别聚焦学科和主题,通过知名特级教师引领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辐射青年教师的策略,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

十年磨一剑。在这十年里朝阳区通过“名师工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朝阳区打造教育强区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年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首次在基础教育领域评选教学成果奖。北京市获得了8个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朝阳区马芯兰校长团队和八十中学江建敏老师团队获得一等奖,占北京市的四分之一。另有4人获得“首都劳动奖章”称号,61人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在过去几年里,朝阳区多项教育评价指标连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人才发展与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良性循环。“在朝阳的教师中,如果你不是名师,那一定是正走在成为名师的路上。”朝阳教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