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推动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2015年6月18日,是重庆直辖市18周年的生日。直辖十八年以来,重庆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重庆市于2013年启动了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各个区县定向培养面向农村偏远地区、能够实行包班教学的小学全科教师。在各个试点高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中,重庆市大力推进“高等师范院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实践基地校”的教师职前培养新模式,推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高师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与綦江区共建的“重庆市綦江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项目已将“师资共建、基地共建、课程共建、资源共建、学分互认”等五大工程顺利推进两年。这一天,也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593名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大一大二学生从创新实验区实践归来进行总结汇报的日子。綦江区教委副主任王毅、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邹景伦、綦江区督学张德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邹渝、校长杜惠平出席了报告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綦江区基地校指导教师和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代表以及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一起参加了会议。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江净帆主持了报告会。
陈光娟,来自黔江,2013级小学全科教师专业文科1班的学生,也是重庆市首批该专业学生。今天她要在学院召开的2015年学生校外实践总结汇报上代表全年级244名参加了助教实践的同学作全面性的总结发言,为此,她已经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星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以后,陈光娟憧憬着与高中截然不同的轻松、惬意的大学生活。可是入学以后,她却发现大学竟然比高中还要忙!在校期间,她每天6点半就要起床开始五天不重样的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经典诵读、队列队形项目的晨读晨练。还有钢琴、舞蹈、水粉画这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体美类的专业课,如果不花时间来练习是很难通过考试的。除此之外,作为学习部部长的她还要协助老师制定全院两个年级的GSP素质拓展计划,给同学们提供每学期不低于20个的活动菜单,以便同学们能在大学期间能拿满6个学分。这些计划包括师范生技能比赛、学生社团自主学习、社会工作与实践服务,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相应的项目,期末的时候还要对所有同学的GSP学分进行学分认证和成绩登载。虽然忙碌的节奏让她少了很多女生最喜欢的看电影、逛街的时间,但已经参加过两次重庆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拿过学校一等奖的她还是觉得这样充实的生活让她进步很快。
然而,和她的许多高中同学相比,陈光娟最大的感受是除了学校里丰富扎实的课程和活动,这个专业有很多不一般的实践机会。每个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要每年到基地驻校生活2周,在一线教师的全程指导下,参与体验式实践教学:第一年“见习”,看看导师怎么做;第二年“助教”,帮着导师做一做;第三年“试做”,试着自己做一做;第四年“顶岗”,要求能够自己独立做。
今年是陈光娟到綦江基地校九龙小学实践的第二年。和去年大一见习相比,今年的她明显成熟了许多。因为虽然才大二,但她已经在学院合作的大帝教育集团里给“牛顿班”的牛娃当了一年的助教,在每个周末都和牛娃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她已经练就得很有些教师范儿了。尽管如此,她还是感叹,短短的两周,当理论遇上实践,当预备遇上突发,自己除了收获,要弥补反思更多。
刘鑫,来自主城南岸区,陈光娟的同学。虽然是理科班的同学,但这个大男孩却有着十足的文艺暖男气息,是学校里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经常主持和参加校园里的各种活动。这一次在南州小学实践,他和小组同学们一共家访了9个学生的家庭。其中一对双胞胎姐妹的家伙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开始从家庭教育、家校沟通的角度深层次思考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责任。他说,“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家访路上情系学生,那么教师成长的道路不管多长,前方也总会有温暖的亮光!”
大二理科班的女生韦先碧和文科班的男生刘江,一个沉稳爱思考,一个幽默爱开玩笑,他们在基地小学实践过程中也总结出了课堂教学要“一克二巧三思四备”的体会,彻底改变了过去以为小学作业批改so easy的想法。
和师兄师姐们相比,2014级理科2班的张业坪则显得特别的兴奋。因为这个同样来自南岸区的大一女生毕业后定向的区县就是綦江。所以,到以后将要工作的地方去实践,对张业坪和她的父母来说,都是意义非同寻常的。在见习中,她和同学们以12人左右为一组,每组配备2名以上指导教师的模式进入各基地校学习,对所观摩的班级、年级进行了早自习、课堂教学、班队活动、大课间活动、2+X特色课程等一系列全天跟踪式学习。在课堂内、外,她仔细地观察、记录着指导教师的教学管理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惊讶于基础教育课改后的新变化,尤其是现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得如此深入、丰富多彩,让她十足感到不加紧学习,哪怕教小学怕也是HOLD不住的。
说不完的是实践学习的点点滴滴,道不尽的是所带班级那帮小朋友们的童真情义。在离开綦江返校前夕,每一个实践学生都和他们的孩子们互相赠送了心语心言(小礼物),许多的学生和孩子分别时都流下了炙热的泪水,并通过书信和电话至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学们的心里都默默的许下了心愿,孩子们,等着明年更好的我,老师还会回来的!
【附】
目前,重庆綦江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五位一体”推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师资共建、基地共建、课程共建、资源共建、学分互认”5项行动计划正有序实施,第一批8所小学实践基地已建成,第一批互聘师资已开始履职,部分实践课程体系已初步成形。2014年3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3级244名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进行了第一年“见习”阶段的实践教学;2015年4月,该校2014级349名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进行了第一年“见习”阶段的实践教学,5月,2013级244名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进行了第二年“助教”阶段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严格按照“学前动员、学中反思、学后总结”三个程序实施。在教学组织中,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统筹协调,精心协调安排学生食宿,各基地校认真选派负责任的指导教师,明晰见习目标、细化指导方案,使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学生们在实践中初步体验了小学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特点,明确了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与岗位能力要求,为四年的大学学习规划和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今年重庆市将继续面向全市高考考生招收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1199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作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之一计划招收享受两免一补、签约服务政策的定向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学生490人,其中文科147人,理科343人。另计划招收非定向的陶行知创新实验班 60人,文理科各30人。
在国家和地方重视高校发展转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把“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作为重要载体,努力打通职前职后壁垒,把高校推向行业,把行业力量引入到高校,让高校能够更多的面向教育行业实践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地方更多地得到高校的智力支持,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所合作,积极探索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新路径,必将为重庆教师教育改革创造新鲜经验,推动地方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