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研究院动态 >>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活力教育”展示
详细内容

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活力教育”展示

11.png

近日,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举办了杨镇中心小学“活力教育”展示交流会,来自教育部、北京市名校长发展工程办公室、顺义区教委、考研中心的领导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分为两部分:杨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展示、顺义区小学“生命课堂”论坛。教育的前提是生命的敬畏,这种敬畏使教育变得伟大。教育的本源是实现人的生命发展,而“活力教育”就是关注人的生命。校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鲜明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活力教师,需要活力课堂,也需要活力课程。杨镇中心小学“活力教育”交流展示,旨在深入探讨如何让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研修、校园文化、未来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关注科学育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杨镇中心小学的思考

12.png

课程本身作为传输知识和教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拥有七彩缤纷校园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青春活力、享受童年乐趣的舞台。那么,学校课程应该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又该教会他们什么呢?

杨镇中心小学认为,学校课程应该为孩子留下活力、留住欢笑。因此,学校形成了以“人人追求主动发展,个个充满生命活力”为特征的“5+1”活力教育课程体系。“5”即以“语言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品德素养、运动素养、艺术素养”五大基本素养为脉络,将国家课程归为五大类。“+1”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向导,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创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荡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

课程建设的背景

13.png

课程改革的大趋势: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进行,学校课程改革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融合与整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生发展的当务之急:如果要给学生提供喜欢又有营养的课程,就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题,让课堂成为滋养学生的文化绿地。

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声誉逐渐好转,师资队伍持续优化,与家长、社区关系融洽,社会教育资源丰富,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独特的条件。

杨镇中心小学课程发展历程

14.png

第一阶段:建立校本课程,感知课程建设。第二阶段:打造精品课程,认识课程体系,开发了龙狮舞、言语识字、信息素养三个精品课程。第三阶段:立足三级融合,形成活力课程体系。

活力课程建设的设计思路:以知识分类的学科课程导向,变为按学生素养分类的课程群建设导向;从关注教学内容变为关注学生主体的成长及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活力课程建设过程中,杨镇中心小学既强调了国家课程的基础性、导向性,又通过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拓展、延伸,呈现出了校本化的个性色彩,形成了学校的校本教材,以及具有学校特色的三类精品课程。活力课程用课程的多样性适应了童年的多彩,让孩子们感受了学习的乐趣、体验了成长的快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评价,是教师由“匠人”向学习型、复合型的转化。活力课程带动了学校发展,提升了教师素养。

杨镇中心小学梦想展望

15.png

课程提供舞台,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绽放精彩;课程凝聚智慧,每一个思考都闪烁创新的火花;课程释放活力,每一缕微笑都是最生动的表达;课程承载梦想,每一个足迹都镌刻深深的期望。学校活力课程的建设会因思路的开放而延展,因思维的创新而生动,因不断地探究而成熟。背起梦的行囊,一路踏歌而行,我们期待每一个生命都能活力向前,精彩无限……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