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引擎是如何拉动区域教学质量提升的?
众多学校因课改而华丽转身
地处城郊结合部的阜南县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曾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薄弱学校,眼下这所学校已是声威日隆,不仅独具特色的雅趣校园文化、课堂文化、课余文化令人耳目一新, 而且素质教育的成果令人瞩目:在全国青少年读书征文大赛和全国青少年才艺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特等奖殊荣。随着课改引发的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如今阜南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在很多学生家长的心目中,俨然是一所名师荟萃的优质学校了。
4月22日至24日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在中国石油大学附中举行名校学访交流活动,阜南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校长、市人大代表张水荣应邀赴会介绍学校课改探索,4月21日本报记者赴开发区中心学校采访时,张水荣正忙着在电脑上对发言内容进行最后的修改,她满面春风告诉记者,“是课改激活了学校的一潭死水!2012年开始启动的雅趣教育‘五环’宏观导学模式,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点燃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激情,师生沉浸在雅趣教育的课堂氛围中,教学相长,教师找到了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成就感,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和各科成绩都得到了提升。”
和开发区中心学校一同步入课改的阜南县第一中学,同样尝到了课改带来的甜美果实。
阜南县第一中学由于教学质量和市内同类学校有一定差距,导致县内优质生源大量流失,2012年秋季招生,全县中考成绩前1000名有730多人流入县外学校,如此生源给阜南县第一中学造成了巨大压力。适逢县教育局把第一中学列入课改实验学校,第一中学乘势推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主导的博雅1+1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
课改让一群不完美的教师引领一群不完美的学生于第三年高考揭榜之际共同走近了完美。生源质量堪忧的这届学生却创造了令人意外的高考战果,2015年第一中学高考实现历史性跨越:600分以上者由2014年8人,跃升至255人,一本达线率由2014年的10.85上升到12.41,各学科“四率”位居阜阳市16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前列。
“是课改成就了县第一中学的2015高考,如果没有课改,要想取得这种的成绩,那是难以想象的。”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周培远对记者说,“因课改而实现华丽转身的学校在阜南县比比皆是!”
远离阜南县城的于集中心学校、段郢中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曾经是全县垫底的学校,这两所学校乘县课改实验学校的东风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精神抖擞的教学状态直接引发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2014年2月19日、2015年12月16日本报先后以《一所薄弱学校的课改突围》、《课改让乡村学生如鱼得水》为题,分别整版报道了于集中心学校、段郢中心学校的课改探索,两所学校的课改成果引发一些专家学者对乡村学校课改的重视和反思。
以课改实验校为龙头科学推进课改
“开发区中心学校、县第一中学和于集、段郢中心学校的课改是全县十余所课改实验学校的缩影,全县所有的课改实验学校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少学校的课改探索可圈可点。”阜南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刚对记者说。
阜南县教育局从2011年底推出了《阜南县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位于县城东部的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朱寨中学、焦坡职高、南部的于集中心学校、地城中心学校,西部的段郢中心学校、公桥职高,北部的赵集中心学校、柴集中心学校,县城的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等十余所学校被县教育局列入课改实验学校,自此拉开了阜南县课程教学改革的大幕。
“课改深处是文化,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发展,县教育局首先抓学校的文化定位,为课改提供价值引领。”周培远对记者说,“地城中心学校的‘好人学校’,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教育’,于集中学的‘先做人、再知识’,第一中学的‘博雅1+1,均围绕‘淮蒙树人、新乐教育’的区域课改文化彰显出富有成效的办学特色。”
阜南县教育局善于乘势借力,组织课改实验学校先后分两批加入“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这一优势课改平台,加强与共同体学校的课改交流,通过专家引领、课堂建模、文化构建、专题突破、名校帮扶等途径,大大加快了实验学校的课改步伐。
大批教师沐浴课改春风脱颖而出
王崇禄是阜南开发区中心学校的一名数学教师,曾因课堂教学不得法,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一度不愿到学校上课。学校启动课改后,王崇禄如鱼得水,像换了个人一样,多媒体教学得心应手,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师生关系水乳交融。当他被派到阜阳师范学院参加三个月的国培进修时,学生们恋恋不舍,有学生居然哭着找到张水荣校长,极力挽留,说王老师离开学校三个月时间太长。
伴随课改的推进,王崇禄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课改名师了。在全县教学大赛中王崇禄喜获一等奖,先后应邀到北京丰台区教育学院附中和县内兄弟学校作“三说”展示。
“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机遇,课改运行机制促使每个教师必须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探索、不停地总结,在比学赶帮的氛围中,每个教师都不甘落后。”张水荣对记者说,“我们开辟的‘课改大讲堂’成了教师成长的加油站,每周至少有两位教师要在课改大讲堂上一次公开课,上公开课的教师在听过大家评议时挑出的问题再写出书面反思,经过‘课改大讲堂’的历练,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逐渐摸索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
谈起教师的专业成长,张水荣校长如数家珍:“张雪、王崇禄、程瑞雯、刘学立、王军、张保健、刘朝艳、刘利、李瑜等老师都曾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得奖,为开发区中心学校赢得了荣誉,如今他们不时应邀赴天津、北京及县内兄弟学校展示课改探索成果。”
“课改让我们学校教师找到了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教师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当地百姓更多的尊重。”于集中心学学校长张孝成对记者说,“尝到了课改的甜头,广大教师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于集中心学校几年前在时任校长杨经林运筹下,在阜南县率先推行课改,跨入了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的行列。2013年11月,记者到这所学校采访时,该校张亚飞、范殿允、刘冠峰、冷月艳、张德静、范金英等一批教师动情讲述的课改心路历程,尤其是英语老师骆苗苗精彩的课堂教学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课改将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
“以前课堂上时常做些小动作,现在必须百分之百集中精力,因为时刻想着为小组争光。”段郢中心学校八年级学生邓宏伟对记者说,课堂上由于各小组要展示自己的思考,无形中拓宽了每个学生的思路,如几个三角形在一起求一个角的度数,由于大家相互启发,不仅可以用对顶角、同旁内角、同锐角求,还可以用角平分线、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结合在一起求,以前只知道一种方法,现在可以掌握多种方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邓成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人印象深刻,就是这位以前当着众人说话都紧张的学生,经过课改熔炉的冶炼,品学兼优,不仅各学科成绩有了大幅提高,而且在读书演讲活动中以出类拔萃的成绩代表阜南县参加阜阳市演讲比赛。
“以前像我们远离县城的乡村学校在各类演讲活动中根本无法和城里学生比,是课改让我们乡村学校的学生让人刮目相看,我校九年级学生张婉婷曾在全县禁毒演讲比赛中喜获一等奖第一名。”张孝成对记者说。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极大快乐,基础较好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变得越学越想学。”段郢中心学校校长杨经林告诉记者,“随着学生对课改的融入,许多以前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学困生,前后判若两人,课改将改变大批学生的人生轨迹。”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均衡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对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现实要求。”对课改高度关注的阜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浩对记者说,“一批课改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越是基础薄弱的学校越要推动课改,课改是推动阜南均衡教育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