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研究成果 >>张海霞:以革命文化为主题内容的项目化学习探索与实践 ——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详细内容

张海霞:以革命文化为主题内容的项目化学习探索与实践 ——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摘要:革命文化教育题材类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内容,但此类课文时代背景特殊,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时教师若能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英雄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情感,有助于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植入属于自己和国家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获得振兴中华,强国有我的坚定力量。

关键词:革命文化;项目化;情境任务;英雄形象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正式颁布,在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的内容方面提出了要继承革命文化强调注重革命文化教育。在课程实施中也指出要加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习方式变革项目化学习正是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求。革命文化主题学习中,教师如果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设计,通过提取单元核心要素设计高质量的驱动问题,引领学生走入学习情境,,明晰学习路径,实施多元评价,便能助推学生的真实学习。

我们所倡导的项目化学习,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核心素养导向的项目学习中,学生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围绕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上,以小组方式进行较长时期的开放性研究,制作作品,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教育、爱国教育课文40篇有余,同时安排了许多同主题的阅读素材链接,通过不同角度表现革命先辈们经历的那段峥嵘岁月和高尚品质。特别到了高年级,分别安排了“爱国情怀”“多难兴邦”“革命岁月”等主题的课程内容,这些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进行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李吉银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育人价值及教学策略》一文中指出,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教育类课文地位突出具有赓续革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塑造时代新人的育人功能。但此类课文时代背景特殊,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时教师若能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英雄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尝试项目化学习在革命文化题材中的探索实践。

一、创学习情境,明确驱动性任务

项目化学习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学习经验,形成关键能力。五年级下册延续四单元的语文要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与此同时,通过对《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四篇课文的解读我们发现:《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毛泽东面临亲生儿子的遗骨要不要运回国的艰难抉择;《军神》中刘伯承元帅面临医生摘除眼球时打不打麻药的痛苦抉择、《清贫》中方志敏面对金钱诱惑又该如何抉择它们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文题相呼应,因此,我们创设本单元“传红色基因,仰英雄身影”主题情境,以“‘我们的英雄’展厅”为驱动任务开展项目化学习,旨在让学生在任务情境中感受炽热的家国情怀,仰望先辈,传递责任。

二、铺学习路径,解决实际问题。

(一)入项启动:头脑风暴,设计布展方案

本单元课文,主要展现的是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及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入项启动时,我们开展头脑风暴“如何设计英雄人物展厅,才能让英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才能让前来参观的学生感受到英雄人物内心的抉择”并出示本地区有名的“王若飞纪念馆”“乌兰夫纪念馆”的场馆图经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可以把布展分为“那些艰苦岁月”和“英雄人物故事”两个展区。同时设计了时间轴和人物特写镜头两种方式来呈现。

项目开展:群文阅读,寻找英雄足迹

1.群文阅读,任务群落实语文要素。

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是将情境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形成关联并进行建构核心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过程。本单元我们可以整合单元学习内容,依据项目任务,确定学习任务群(1)诵读古诗,感悟诗人的报国情怀;(2)讲讲新中国开创者的故事(3)寻找中华英雄儿女的故事。此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深入解读本单元课文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单元课文教学重难点,拓展课外阅读资源,充分发挥“1+X”的群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任务一:诵读古诗感悟诗人的报国情怀首先让学生全面把握三首古诗的学习重点使学生对古诗精练的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深入感悟三首古诗“家国情怀”的主旨。活动中,学生可借助资料的收集,边读边想象诗中的人物形象、、语言动作,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并进行有感情地诵读,表达自己的体会。

任务二讲讲共和国开创者的故事《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等课文讲述了英雄人物故事。教学时,将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勾画出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多样化朗读练笔,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感悟伟人的博大胸襟、坚强毅力和爱国情怀。与此同时教师应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讲出一个个感人的英雄人物故事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让人物鲜活起来。

任务三:找找身边的英雄儿女故事。与传统阅读教学相较,群文阅读教学在文本的选择上比传统阅读灵活和广泛,既没有单篇阅读的乏味也没有整本阅读的冗杂而是课内课外都能涉猎到,阅读篇数也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得恰到好处。这在阅读量上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又能够顺其自然地将课内和课外知识进行衔接。

2.成品创作,分小组开展实践探索

1)主题小报:绘制中国近百年历史变迁的资料,以时间轴为呈现。

2)英雄人物画像:寻找共和国开创者及身边英雄儿女的画像、照片,以图片+文字进行展现英雄形象。

3汇编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4阅英雄人物故事传记或英雄电影推介会

5)英雄故事我来讲,以视频解说再现场景。

(三)出项汇报:畅想展厅设计,崇敬英雄形象

夏雪梅曾指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要有凝结核心知识的指向驱动性问题解决的公开成果。

“出项汇报”环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项目化学习汇报活动。从场馆布展方案的解说,到整理与再创造后的作品呈现,每个小组的汇报都人展现自己的特点。学生人人参与,小组内有分工、有合作,既有低阶的知识搜集与整理,又有高阶的迁移与运用,一张张小报、一份份画像、一段段讲述……都表明真实的学习在发生。一次次的讲述与创造,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革命英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植入属于自己和国家的英雄情结,让学生获得振兴中华,强国有我的坚定力量。

三、多元项目评价,能力提升

项目评价是检测项目化学习是否达成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项目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进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提升。在项目化学习中,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结果做出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五个方面;从活动参与情况、贡献程度、问题解决、原创贡献、在组内的人际关系六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以此呈现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反思的能力、共享及创新的能力等,通过评价来激起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深化项目化学习。

综上的述,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融入项目化学习使课堂呈现出了灵活而生动的样态。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项目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优化了教与学的方式,有助于他们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 [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2] 夏雪梅 .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 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 唐莹. 落实文道统一,以语文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J]语文教学通讯,2022(1-2);147-150.


作者简介:

张海霞,华师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高级教师,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从教24年来,在学校先后承担班主任、语文教学和教科室教研、教学管理等工作;先后获得包头市优秀班主任、包头市学科带头人,九原区先进教师、九原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先后承担省、市、区级示范课、讲座,主持开展省级课题研究。同时依据师生发展需求,确立以“落实新课标精神”为依托,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研”为抓手的教研思路,带领团队促进师生素养及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