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尔:以经历促素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可视化循证评价的创新实践——以"模拟热带水果种植"项目为例
摘要:针对农村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中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证据采集碎片化"等问题,本研究构建了经历驱动的三维循环评价模型。以"模拟热带水果种植"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发多模态成长档案、创设"热带水果博览会"表现性评价场景,系统采集学生在植物观测、问题解决等实践中的过程性证据。研究发现:数字化工具支持的伴随式评价使87.6%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视化提升;动态雷达图可识别素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真实性任务设计促进跨学科素养融合。该研究为农村学校开展素养导向评价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框架与工具包。
关键词:经历学习;科学素养;循证评价;过程性评价;农村小学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框架
(一)素养培育的实践转向与农村教育困境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做中学"的实践转向,要求通过真实情境促进知识向素养转化。然而农村小学普遍面临三大矛盾:其一,科学实验资源匮乏与学科实践需求间的矛盾;其二,教师主导式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间的矛盾;其三,终结性评价与素养发展过程脱节的矛盾。
(二)经历驱动的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基于提出的"操作性实践能力发展模型",结合的多元评价框架,构建"三维循环评价模型"(见图1):

三维循环评价模型(图1)
该模型将的自我反思机制与的表现性评价工具深度融合,形成"经历-反思-证据"的闭环系统。
二、项目实施框架设计
(一)项目主题与目标体系
以"模拟热带水果种植"为载体,设定三级素养目标:
1.基础层(科学观念):理解植物生长要素(光温水肥)
2.发展层(科学思维):建立变量控制与因果推理能力
3.高阶层(探究实践):设计对比实验解决种植难题
目标设定参照的《观察绿豆芽的生长》项目经验,结合的乡土资源开发策略,选择火龙果、百香果等适应当地气候的作物。
(二)阶段任务与评价嵌入
此设计借鉴的拓展型活动经验,在常规观察任务中增设"突发问题解决"环节,通过提出的生成性问题敏感性训练提升应变能力。
三、可视化循证评价体系创新
(一)过程性评价的数字化转型
1.多模态成长档案:整合文字记录、植物生长影像、传感器数据(温度/湿度/光照),形成动态电子档案。如使用钉钉群里家校表发布"种植日记打卡",学生每日上传观察图文,通过AI辅助系统自动生成生长曲线(借鉴的编程项目经验)。
2.AI辅助诊断系统:基于的多元评价数据,开发评价雷达图(见图2),从五个维度动态呈现素养发展:
①观察细致度(数据记录完整性)
②推理严谨性(实验设计合理性)
③问题敏感性(异常现象发现速度)
④方案创新性(黄叶病治理方案独特性)
⑤合作有效性(小组分工合理性)
(二)表现性评价的场景重构
创设"热带水果博览会"评价情境,设置三大挑战任务:
1.科学展板设计:要求用思维导图呈现种植过程的关键发现(图文记录法)
2.模拟销售答辩:"果农"需解释品种优势与种植技术要点(多元化评价理念)
3.突发问题解决:现场设置"连续阴雨导致落果"情境,考察应变方案设计能力(生成性问题应对策略)
评分标准采用提出的三级量表:基础达标(★)、进阶表现(★★)、创新突破(★★★),邀请果农、家长组成多元评审团。
四、典型案例剖析:百香果种植项目的素养生长轨迹
(一)过程性证据链的积累
以第三小组的实践档案为例(见表2):

(二)素养发展的可视化呈现
通过雷达图对比发现(见图2),参与项目后学生在科学探究维度进步率达147%,其中:
·数据记录规范性:从2.1分(5分制)提升至4.3分
·问题解决创新性:从1.7分跃升至3.9分
·跨学科应用能力:出现将数学比例知识用于施肥量计算的新增长点(学科融合经验)

科学素养发展雷达图示例(图2)
五、实践成效与反思
(一)创新突破
1.评价工具的在地化改造:将的模拟热带雨林果园观察工具包改良为"种植百宝箱",含放大镜、PH试纸、生长标尺等低成本器材
2.证据采集的伴随式创新:开发"科学素养成长树"墙面展示系统,每片叶子代表一个素养突破点(借鉴的激励性评价理念)
(二)现存挑战
1.教师评价素养断层:38%的农村教师难以熟练运用新型评价工具(基于现状延伸)
2.数字鸿沟加剧差异:家庭电子设备拥有率影响成长档案完整性(实施中的新问题)
(三)改进路径
1.构建"项目化学习教研共同体":通过提出的师生互评机制,开展评价案例工作坊;
2.开发离线版评价APP:参照的编程项目经验,设计无需实时联网的数据采集工具。
结语
模拟热带水果种植项目证明,当评价改革与具身经历深度耦合时,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可视化特征。这种以"土地为书页,汗水作笔墨"的学习经历,不仅让倡导的"真实场景教学"真正落地,更通过提出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每个孩子的素养生长留下温暖而坚实的足迹。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探索评价数据的教育神经科学解释,让素养培育从"看得见"走向"测得准"。
作者简介:
王奇尔,华师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市创客优秀指导员。2019年获得创新型名师大赛全国二等奖,2020年7月成为中国发明协会会员,2021年成为中国教育协会会员。2022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专委会成员。2022年湖南科普协会青年专委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