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兴:“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中三要素的关系
2022版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新课标指出,“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做“教—学—评”教学设计时,教学设计中有三个关键要素,即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但老师们在叙写时出现混淆不清的现象,部分老师对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三个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有的老师把学习目标写成了评价任务,有的老师把评价任务写成了学习活动,三者之间的边界感不清楚,那么它们三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是教学设计中的三个核心概念,它们共同构成“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闭环系统。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学习后应达到的预期成果,明确描述学生能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或能做什么。学习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需可观测、可测量;原来的三维目标包含认知、技能、情感三个方面,但这三个方面是割裂的。现在我们讲的是素养立意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学习目标是课时教学设计的灵魂,是一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它来源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设计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叙述采用ABCD四要素法,即说明目标的主体是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条件来学会什么,理解什么,达成什么,并学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是学习目标的规范叙述方法。学习目标强调学会什么,并学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种结果性的陈述。评价任务是指向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用于检测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工具或方法,是学习目标的证据来源。评价任务的特点是与目标严格对应,形式多样(测试、项目、观察、自评等),需明确评分标准(如量规)。通俗地说评价任务就是学习任务,是干什么,怎么干。在设计时,我们还会对重要的学习任务设计评价标准(评价量规),也就是学生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证据是什么。学习活动是教师设计的具体教学活动,是基于目标达成和学习任务的解决,回答“怎么学”的问题。它也有三个特点:以目标为导向;强调学生参与(讨论、探究、合作等);需考虑多样性和适应性(不同学生需求)。
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要一致。我们知道“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逆向教学设计,我们首先设计学习目标,前面已经说明了学习目标设计的方法,需要做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设计好了以后,我们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的关系,学习目标是结果,是达成;评价任务是过程,是干什么,怎么干。有的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是一对多,也就是说一个学习目标可以有一个评价任务,也可以有多个评价任务。反之亦然,也可以是一个评价任务,达成多个学习目标。在设计评价任务时,写明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就是我们的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这一个我们往往在评价要点里写清楚,这个任务达成的具体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任务,在课堂上我们要板块式推进各个学习任务,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推进一个个学习任务的过程,所以说设计好评价任务很重要,既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的需要,也是组织学习活动的前提。
评价任务与学习活动要一致。我们在学科研讨教学设计时,有的老师把评价任务简单地写成了学习活动,虽然也有学习活动是评价任务的情况,但是很多情况下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是不相同的,但也是对应的关系,即为达成一个任务可能需要组织多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组织有两个原则,一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要依据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多数情况下,评价任务不同于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更细致,更具体,需要一定的规则组织学习活动,活动结束时达成学习任务,并适时给予评价。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是相对应的,但三者各不相同,学习目标是灵魂,评价任务是为落实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学习任务,而学习活动是为达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师生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活动服务于评价任务,评价任务对应学习目标。三者存在着一致性的关系,相互关联,但又是不同的概念。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评价任务是强调过程,而学习活动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一定的原则有序组织的活动。三者的逻辑关系可以这样理解,首先是逆向设计逻辑,先定目标(我们要去哪里)→ 再设计评价(如何证明我们到了那里)→ 最后规划活动(如何走向那里)。其次是一致性原则,目标、评价、活动需严格对齐。三是动态互动关系,评价任务嵌入学习活动中(如课堂提问、随堂测验),形成持续反馈。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明确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中三要素的关系,理解它们的概念,在教学设计时保持三者的一致性,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成果的可达成性。
作者简介:
王方兴,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高级教师,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昌乐县英语教学能手,昌乐县青年岗位能手,昌乐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昌乐县学科育人能手;近30年坚守教学教改一线,致力于英语学科教学、“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班级管理、教育叙事、国学研读和家校共育等学习和研究;曾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全国中小学英语课本剧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带队获得“外研通”杯全国中小学英语课本剧大赛季军),全国英语微课三等奖;主持国家级课题结题证书1个,市“十一五”课题证书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