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研究成果 >>李龙强:“情∙智”数学教学的结构要素与实施策略
详细内容

李龙强:“情∙智”数学教学的结构要素与实施策略

摘要数学知识本就有显著的抽象化、复杂化特点,容易使基础不牢靠、尚未形成正确学习思路的学生产生畏惧和逃避心理。这一现象在薄弱学校中更属于“司空见惯”,因此便需要利用情感与智慧相结合的教学机制,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克服心理障碍,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文章首先分析了“情∙智”数学教学的内涵与优势,并指出其在薄弱学校中的特殊意义。而后详细阐述了“情∙智”数学教学的结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薄弱学校的“情∙智”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期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薄弱学校的数学教师提供一种更加全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期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情∙智数学教学;薄弱学校;结构要素;实施策略;

引言在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的“三新”背景下,呈现在试卷上的考试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堂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薄弱学校学生基础水平不佳、学生学习情感缺失等问题,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信,进一步借助更坚实的心理与素养基础促进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需要攻破的核心教育问题之一。“情∙智”数学教学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对“情∙智”数学教学的结构要素与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并特别关注其在薄弱学校中的应用与影响,以期为薄弱学校的数学教师提供一种更加全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智”数学教学课堂的内涵与优势

所谓的“情∙智”数学便是指充分结合了情感引导与智慧教育的综合性教育理念。它强调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以具体的教学问题以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为纽带,以数学思维为核心,通过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组织各项合作学习活动等方式,赋予“冰冷”的数学知识以情感[1]

面向普通高中生,尤其是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情感、动机等稍显不足的“薄弱”高中生,传统课堂中往往只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除此之外,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会更依赖于“一刀切”式的指导与评价方式,难以全面顾及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始终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进而在“屡战屡败”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无法感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也未能真正地体验过成功的愉悦之感。由此便会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对数学知识形成抵触心理,只能在教师或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进行消极被动式的学习活动。

相较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而言,在“情∙智”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还要注重通过情感引导,去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情∙智”数学教学还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并且“情∙智”数学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构建多元教学情境以及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引导学生真切感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与价值所在,进而激励学生由心出发,自觉自发地参与到教师所布置的数学课堂活动中,实现自我的持续、全面学习与进步。

二、∙智”数学教学的结构要素

)教学目标:强情强智,发展素养

“情∙智”数学进行细分,可知其中的情不仅包含教师与学生因教学互动而生成的情绪、情感,更包含有关数学学科、单元知识的独特情感,此处的“情”能够为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实现双向发展而提供支持与动力,是“情∙智”数学课堂智慧的集中表现。而此处的“智”则包含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及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师生在互动与相互影响过程中所能形成的综合能力。因此,高中阶段“情∙智”数学教学整体目标在于强化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利用师生间的友好情感交流与智慧“交锋”,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相较于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而言,“情∙智”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数学知识、数学课堂之中所蕴含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此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由此可知,“情∙智”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应朝向更多元化、情感化、具体化以及因材施教的方向进行设计与完善[2]

)教学流程:以情启智,驱动自觉

教学流程是决定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良好的流程设计不仅能够长时间地维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保障学生顺应教师的节奏,与教师一同在合适的时间节点生成与数学知识相符的“情”、积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内容,实现以情启智的教学目的。具体而言,“情∙智”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首先通过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学习需求,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问题,创设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针对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教学目标构建相应的流程模块,并基于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与“情智”需要,引导其在不同的流程中完成多样化的活动。以此保障学生在整体学习流程的每一环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基于更积极的学习情感自觉自发地参与、开展后续的数学学习活动。

(三)教学方法:丰情固智,因材施教

“情∙智”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同样与传统数学课堂有所差异。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感、能力特点以及具体需要,采用与教学流程相辅相成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情感以及兴趣需求进而高效化地达成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等方式,依托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在恰当的教学节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以帮助不同个性、能力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3]

三、∙智”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情∙智”课堂拉近师生距离,明确教学方向

相较于初中生而言,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幅提升,因而高中生在日常不仅要兼顾难于持续提升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同时兼顾激烈的升学竞争以及源自家长的“厚望”针对这种情况,寻常院校的高中生都难免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面心理,更何况是基础本就有所不足的薄弱学校学生。因此,为避免学生陷入“学不会、不愿学、不会学”的负面循环之中,教师必须敏锐洞察学生心理,并采用更合适的教学互动去及时干预缓解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问题既要杜绝低效的学习活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同时也要防止负面情绪影响学习构建更优质的“情∙智”数学教学课堂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巧妙设问、引入新颖话题或分享个人经历等互动方式,为课堂增添∙智”元素。尤其对于薄弱学生,更需要教师借助良好的师生互动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其能够真正感知到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实践的乐趣所在,进而爱上学习、学会学习、高效学习。

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十章“概率”为例,教师在授课时便可通过具有生活特质以及情感元素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建模。例如:“老师的妈妈有轻微的风湿病,每当阴雨天都会感到关节疼,因此要格外注意保暖着装。那么请同学们为老师收集最近三种常用手机天气软件在最近一周的天气预报,同时结合我们的体感与回忆计算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预报准确率。并以最终的结果向老师如下两方面建议。应该参考哪一个手机软件为妈妈准备服装?在未来的7天内,我应该为妈妈准备怎样的服装?”以此让学生在理解概率基础知识、练习概率计算方法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价值所在。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深刻体会到概率学相关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也能在收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的过程中强化自我的观察、推理、建模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除此之外,这种“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也能有效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自我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后续的学习与实践之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情∙智”课堂引入情感元素,构建多元情境

构建多元化学习情境是高中“情∙智”课堂的重要策略之一。实践中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角度出发,参考课堂数学知识而为学生挑选其更熟悉、更喜爱的各类元素巧妙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多元问题情境。以此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分析和解决各类数学难题的过程,持续性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对数”这部分知识为例,在实践中教师便可为学生构建以“对数”数学史知识为核心的故事情境。重点为学生讲解在奈皮尔创造对数这一概念之前,诸多天文学家在实践探索中因计算量过大而产生的心理、生理问题。而后强调在发明对术后,天文学家才得以应用更省时省力的计算方式去轻松解决更复杂的天文计算难题,也得益于此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应用了新计算方法的天文学家平均寿命增加了一倍之长。借助此类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到对数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所在,并以此为基础面向学生展示1758267031113269.png的式子,引导学生基于对天文学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之心,去尝试理解并推导对数的概念和性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互助小组”。并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对数学史中这一变革的看法和感受,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情∙智”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和智慧的摇篮。

(三)“情∙智”课堂激发学习自信,点燃学习热情

“皮格马利翁效应”表示,个体在感受到源自其他主体或群体对自己的“高期望”时,其自身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及能力水平都会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在高中“情∙智”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理念,通过正面肯定、鼓励引导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期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与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其构建与知识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学习目标,具体包含简单的课时目标、单元目标,较难的学期目标以及整体的高中学习生活目标。以此,教师需鼓励学生朝向既定目标坚持学习、持续探索,同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动态化地调整学习方法,完善学习理念。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学生每达成一个小目标时都给予其赏识性的评价并综合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成果为其提供后续的学习建议。以此,持续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使其能够在高中三年的数学课堂中持续保持探索数学奥秘和不断突破自我的热情。例如在学期末的复习阶段,教师便可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布置逐步理解各章节知识点的目标,以此先引导学生将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点加以理解和运用。然后再逐步提升至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参与小组讨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不断地小成功中积累自信,迎接更大的挑战。最终在“情∙智”课堂中逐渐形成越学越会、越会越想学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智”数学教学能够为薄弱学校的高中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视角和动力源泉。通过强化情感与智慧的双重引导,教师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学习障碍,实现全面发展。未来,期待更多数学教师能够积极应用并推广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任元帅.新高考模式下薄弱学校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4):16-18.

[2] 张国平.核心素养理念下县级薄弱高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22.

[3] 杜阿荣,杜党辉,李涛.浅谈数学学习情感缺失型数困生的表现及转化策略——以西藏山南市高中生为例[J].西藏教育,2022,(02):40-43.

[4] 傅艺珊.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以人教A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22,(01):41-44.


作者简介:

李龙强,华师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北京市骨干教师,京城榜样教师,通州区运河计划教育领军人才,通州区名师,中国教师研修网学科指导专家,全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北京数学会“教研组长及团队发展培训”项目主持人,《中小学数学教学》编辑,《高中数理化》编委,学校高中数学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十次被通州区教委评为高三优秀教师。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