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研究成果 >>国翠晓:对焦“最近发展区”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详细内容

国翠晓:对焦“最近发展区”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转向内涵式发展,主要任务是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实现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需要每一所中小学校的教育都高质量的发展,这样整个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才是充分的。学校教育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质量,环境、资源、治理等外部支撑体系的有力支撑有助于提升学生和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追求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明确自身阶段与未来目标,通过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比较,找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实现全面的且有个性化的提升。

【关键词】学校高质量发展;学习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师资建设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从全面达成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目标行进,值此之际在2023年7月2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出了八项发展战略,这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部署要求“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是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转到“优质均衡”的必然需求,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实现这目标,首先要清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的本源来看,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追溯到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这个上位概念。2021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署名文章《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文中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共性之处,但同时存在差别。如果说经济高质量发展关注的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那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则需关注教师、学生、基础资源、教育经费、思想、理念、制度和文化等。

二、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系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从外延式发展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转向内涵式发展的阶段,主要任务则是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核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单元”,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然体现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上。没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就无法实现。如果每一所中小学校的教育都高质量的发展了,那么整个教育高质量的发展才是充分的。

三、学校教育高质量结构模型

做好学校高质量就要找好发力点,如果把学校的教育质量比拟成一个球体,那么学生的发展质量则处于球心的位置,是学校一切教育的核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质量,如果学生的发展没有质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此外,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质量能够紧密胶着,是离不开所需的环境、资源、治理等,即学校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的质量保障。支撑体系所配给的资源越多,营造的环境越好,教育活动更加适合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质量就越好,随之学校教育也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发展。

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近发展区”

怎样才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首先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质量提升,涵盖了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师资队伍的专业性、课程体系的完备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文化特色的鲜明性等多个维度。从时间纵轴上看,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不断超越的过程。学校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哪些成就,又存在哪些不足。而在同时代的国内外学校教育横轴上,更要放眼世界,了解国际教育的最新趋势和先进经验。通过比较、借鉴和创新,学校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当前的办学水平和与可实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动态区间。从而在追求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找到适合本身发展的路径,真正实现跨越与超越。

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策略

首先找准发展目标定位,释放发展驱动力。学校发展的目标要避免过于宏大;过于抽象;过于雷同。精准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需要广泛听取广大师生、校友、教育专家与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提出既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愿景,又能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发展理念。

其次要率先垂范,发挥校长领导力。校长领导力是学校发展的牵引力,同时也是校长个人成长的重要素养。从实施的的领域的角度看,校长需从价值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团队领导力、教育科研领导力等方面提升管理上水平,成为具有卓越领导了的教育家型校长。

(一)提升教育思想“感召力”

任何一项真正的教育改革都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校长要致力于解决教育中的教育思想问题,需具备感召力。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以身作则,通过言行传递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如诚信、创新、责任等,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师生共同追求卓越,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提升教育愿景“营造力”

共同愿景是人们共同分享的、大家共有的愿景,即每个人心中都有真正渴望实现的愿望和美好景象。“领导力的本质是在一群人中创造出愿景、感召和动力的能力。领导 = 愿景×感召×动力”(马克斯•兰茨伯格)。校长可以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建立校际交流项目、鼓励师生参与国内外合作研究等方式,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实现教师的教学愿景,成为实现教学愿景的示范者和推动者。鼓励学生成为教师教学愿景实现的积极参与者。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激发师生积极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确保学校在既定方向上稳步前进。

(三)提升专业“引领力”

校长的专业引领力首先是教学思想的引领,重点在于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及课程领导力。关键在于对教师业务研修的指导,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专业支持。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导教师团队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校长的教学研究力体现在提出教学问题、评价、诊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上,还要善于激励和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指导而不代替,做“教练式”的教学校长,可以遵循以下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开发教师的潜能;具体分析每一名教师的特长和短板,为教师个人发展指引方向;帮助教师诊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与教师一起商量解决方案;能采用各种方法激励教师为理想而奋斗。

课程的开发、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课程开发又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载体。校长要提升课程领导力,需提升课程领导意识,提升课程文化构建力和课程规划、开发、设置、实施及评价能力。从而确保课程设计科学、实施有效、评价合理,推动学校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教师发展是课程开发和学生成长的关键动力。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有助于开发出更高质量的课程。例如,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或研究学习,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后,可以将这些成果融入课程开发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展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校对焦“最近发展区”的本质是建立动态迭代的发展观,需通过精准诊断、资源重组、治理创新、特色凝练和生态共建,将潜在发展可能性转化为实际办学效能。综上所述,发展是必须的,高质量发展是必需的,因为学校要持续地发展。学校高质量发展是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发展,我们要保持忧患意识,要坚持底线思维,要强化积极心态,更要增强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自强不息的自信心,坚持不懈的战斗力,风雨兼程的凝聚力,更稳定地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下的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彦挺,刘云生.中小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涵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3,(08):44-51.

[2]杨小微,申容玮.扩优与提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涵重构与实践取径[J].中小学管理,2023,(10):9-12.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3,(27):44-48.

[4]本刊编辑部.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天津教育,2024,(07):1.

[5]石中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内涵和实践路径[J].人民教育,2022,(23):24-28.


作者简介:

国翠晓,华师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高级教师,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副校长;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滨海新区教师第五周期继续教育指导教师,天津生态城兼职教研员,滨海新区教师基本功大赛评委;先后荣获天津市第五届青年教师论坛一等奖,天津市第九届青年校长论坛三等奖;在《天津教育》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一项天津市“十四五”课题已结题;《核心素养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被天津市教育学会认定为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