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明: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名师辈出,引领教改潮流,风光无限。的确,名师是令人尊敬,受人人崇拜的,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一位教师想成为名师,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
但是,在决定成长为名师之前,还需要弄清楚一些问题。
什么样的教师堪称名师
何谓名师?大凡名师,身上总有一种独特的“精气神”。毋庸否定,这种“精气神”源自一定的先天禀赋,但更多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修炼出来的。
这种“精气神”,应该来自这些外在可感的因素——
梦想。名师永远不满足现状,永远有所追求,在成为名师之前甚至从教伊始就会对职业生涯进行美好的设计,对未来有美好的梦想。
激情。因为有梦想,名师对生活、对教育、对学生会充满热爱,对工作充满激情,具有永不枯竭的进取动力,在他的身上决没有职业倦怠的影子。
思想。名师和普通教师一样,也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但他或具有超强的应对能力,能成为应试教育中的佼佼者,那也算是一种教学名师;或从应试的阵营里杀出,朝应试教育反戈一击,高高举起素质教育大旗,坚定走素质教育道路,那才是具有独特思想的真正名师。
成就。无论什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名师都会是行家里手。课堂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课外活动、考试质量,著书立说,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让一位名师脱颖而出。能有一两项做得出色就已经是名师,能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就是专家,能做到“N项全能”则必定是大师了。
人气。有成就自然会有名气,有名气自然有人气。故名师深受领导信任,学生崇拜,家长追捧。在学校,往往会被委以重任,安排教重点班,收授徒弟;在社会上,名师常常会被邀请作报告、讲学,像明星一样拥有不少“粉丝”;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更会授予一些荣誉称号,在社会上有自己的地位。
这种“精气神”,更来自超越常人的素质才华——
会讲。讲课,演讲,讲座,报告,名师种种都内行。
会写。写经验总结,写教研论文,写学术报告,做课题研究,名师样样都出色。
会“玩”。 除了教学,名师往往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读书写作,旅游交友,善于享受生活。这些特长爱好常常能帮他催生教学灵感,打造教学特色,增强教育效果,获得更多的支持。
会管。名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除了学科教学,还具备较强的策划能力、设计能力、反馈能力,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在班级管理、学校管理中也能取得卓越成绩。
会考。名师受学生欢迎,课堂效益自然好;训练有绝招,考试质量自然高。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名师是教师群体中的“明星”,自然会有“明星效应”。虽知当名师不易,虽知“人前风光,人后沧桑”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想成为名师。
那么,名师的“精气神”又是怎么样修炼出来的呢?
名师会坚持修炼五种品质,作为立身之基——
一、心怀梦想,志存高远,细致规划职业生涯
唯志存高远才能仰高望远,才能登高行远。名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好教师,但他又绝对不满足于只当好一名好的“教书匠”,而会沿着“教书匠——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专家——教育名家”的专业发展道路不断自我超越。
名师在从教之初就有自己的目标梦想,并能将梦想化为动力,目标变成行动。一年、三年、五年、十年,达到什么目标,都有自己的长远规划和阶段计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该完成做什么任务,都有自己的具体安排。
二、严于律己,立德修身,智慧协调各种关系
名师深知要做事必先做人,他会严格要求自我,注重立德修身。他会高格做事,低调做人,越有成绩越谦虚;他会宁静淡泊,不断前行;他会忍得寂寞,守得清贫,潜心研究,麻将的诱惑、电视的纷扰,他都会无动于衷;他更善于协调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为自己的专业发展铺平道路。
三、注重细节,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件小事
名师决不会忽视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一件小事。和学生的一次谈话,班级的一次活动,他都会提前认真准备;备一节课,上一节课、一次作业,一次考试,他都会当做大事来做好。他坚信能把简单的事做得精致就是不简单,能把重复的事做出品味就是不平凡。他会脚踏实地,稳步前行,而不会去投机取巧,更不会偷奸耍滑。
四、目光深远,敏锐果断,巧妙把握发展机遇
名师能力卓越,而见识必定超越常人,能看出一些平常事情背后的意义。常人不愿意做的事,诸如论文撰写,他能乐意去做;常人不能做好的事,诸如课题研究,他更会认真去做,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出成绩。他深知,只有这些平台能真正提升自己。他更善于抓住机遇展示自己,成就自己,或一考成名,或一课成名,或一文成名,或一会成名。当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来自背后长期的艰辛付出。
五、心怀信念,坚持不懈,积极面对挫折磨难
名师也是凡人,同样会遇到生活中种种烦恼。情感、婚姻、家庭与事业的关系,需要他用心经营;人际交往中的种种矛盾,需要他小心应对。
名师较于凡人,可能会遭到更多的误解、嘲讽、冷遇,甚至会受到更多的打击、挫折、磨难。但他会把挫折和磨难变成砥砺意志的磨刀石,提升品格的垫脚石,不懈进取的动力源。他会愈挫愈坚,愈挫愈奋,愈挫愈智。这需要信念,需要毅力,需要智慧,更需要坚持。
名师更会坚持锤炼五种能力,作为腾飞之翼——
一、乐于学习
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名师的首要态度和能力。
在培训中学习——名师会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绝对不会把培训当作一种放松、玩乐的机会,而是想学习真东西;在研讨中学习——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听课评课,课题研究,名师都会认真的作为最好的学习平台;在生活中学习——名师会不忽视向身边同行学习的机会,即使从与同事之间一次不经意的聊天中也会获得启发;更重要的是长期坚持在八小时之外的自学提升,这是名师与常人的根本区别所在。
向报刊杂志学习——名师有选择、订阅、收藏、整理研究资料的良好习惯,会从订阅专业报刊杂志,尤其是教育理论杂志中获取最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向网络学习——名师不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建教育博客,加专业QQ群,不断交流、碰撞、提升;向专家名师学习——专家名师是教育行业成功的典范,教育思想艺术的聚成者,名师会利用各种机会接触更高层次的专家名师,向他们取经,既学思想方法,更学人品精神,取百家之长,补自己之短,成一家之言。
二、勤于实践
名师既当理论家,更当实践家。他真诚关爱每一名学生,喜欢和学生泡在一起,深谙学生心理,善于和学生打交道,这样就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奠定成功的基石。他会认真研读教材,备好每一节课,绝不会去抄袭现存教案,绝不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自己,而会常教常进,常教常新;他会珍惜课堂,努力把教学生涯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一样淬炼自己。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全方位的磨练自然会驾驭课堂游刃有余。
三、精于总结
名师不仅当实践家,更当理论家。他有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在纷繁芜杂的教育教学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研究成果,这样既提升自己,也为同行提供借鉴。
四、勇于创新
专业发展都有一个从学习、模仿、借鉴到创新的过程。名师不仅硬干、苦干,更会创新巧干。他对任何教育现象,不满足于前人他人的已有认识,绝对不满足于现存的结论,总在“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追求自己的新发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形成自己的新思想。
五、善于展示
是千里宝马,总会有赏识他的伯乐;是处囊利器,总会有脱颖而出的一天。名师善于积极把握机遇,在合适的场合展示自己:讲课大赛,他会亮出自己的风采;演讲活动,他会秀出自己的口才;论文评比,他会展示自己的文才;课题研究,他会呈现自己的思想。只要是真正的名师,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修炼出了独特的“精气神”,一定会拥有一个让世人瞩目的事业辉煌时刻。
名师修炼历程,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
名师修炼历程,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定力,“书生不出门,坐知天下事”的眼力,“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心力。
名师修炼历程,如冰冻三尺,需要长期积累;如水滴石穿,需要坚持不懈;如吹沙得金,需要厚积薄发。
名师修炼历程,如虫蛹作茧,一定会破茧成蝶;如梅花绽放,一定会凌寒溢香;如品尝橄榄,一定会苦尽甘来。
作者简介:
陈水明,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实验中学首席教师,现任校务会成员、支部书记、学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校);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特聘专家、湖北名师、湖北省B类人才、湖北省作协会员,黄冈市首批十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冈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武穴市十佳杰出人才;北京大学、四川师大、黄冈师院特聘“国培”专家,湖北教育出版社特聘“荆楚名师”,全国中语会第六届“初中语文十佳教改新星”,黄冈师院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