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研究成果 >>陈宏亮:借力任务情境,让教材写作“动”起来——《如何突出中心》教学实践与思考
详细内容

陈宏亮:借力任务情境,让教材写作“动”起来——《如何突出中心》教学实践与思考

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部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强调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鼓励教师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设置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任务群。

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确立准确、明确、集中的中心,经过“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笔者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做了如下的尝试。

本次教学实践以学校运动会为大情境,根据活动的不同阶段,围绕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素养要求来设置任务。其用意在于借助于运动会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写作活动,让“基于教材教写作”的实践活动能够“动”起来。同时,对新课标视域下情境化写作教学为什么要设置情境、如何设置并实施情境、如何评价情境化写作中学生写作的能力作一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案例描述

课前印发《学校运动会阶段任务安排表》。本节课前已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结合教材内容《如何突出中心》,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心”的含义,知道中心突出在文章写作中的重要性;通过阅读知识短文及分析课文的内容,能概括、归纳常用的突出中心的方法;在任务驱动下的情境写作中,理解并运用两种以上的突出中心的方法。

1:学校运动会阶段任务安排表

 

任务一: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和学校运动会相关联的活动总结。在前面的两节课里,我们完成了哪些任务呢?

生:我们通过拟写通知、设计会徽做了一定的宣传。

生:我们还根据同学的特长,动员、鼓励一部分同学积极参加本届运动会,为班级争光。

师:是的,我们还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并见证了学校运动会的精彩和激烈。许多同学登上了领奖台。老师也为你们高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根据前期印发的《任务表》来完成后面的解说和写作任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纷纷打开课本,拿出《学案》)

生:老师,根据您的思维导图,我认真阅读了短文,梳理了四个部分的内容。我首先找到了关于文章中心的含义。文章的中心是指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师:你找得很准确!文章必须要有一个中心,关于文章的中心有着怎样的要求或评价呢?

生:文章的中心必须相对集中、明确。

师:中心是文章的主心骨。写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围绕中心来写作。那么怎样才能突出中心呢?请各小组做交流,时间三分钟。

(各小组组长召集组员,围绕问题开始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好!接下来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填写的图表,择其一两点体会作一个汇报。

生:写作时首先要根据事先确定的中心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师:选择、确定材料一般需要经过几个阶段?

生:一般要“取舍——裁剪——加工——安排次序”的过程。

生:还可以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书中举了课文《猫》以养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为线索的例子。

生:我们小组认为还要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师:除了以上一些要求之外,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呢?

生:老师,结合课本内容,我们小组罗列了以下一些方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前后呼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

师:请同学们阅读《学案》内容,对这些常用的方法、技巧做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认真阅读链接材料,圈画重要内容)

知识链接:1.常用线索: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事件线索(中心事件)、时间的先后线索、地点的变换线索等。

2. 首尾呼应是……

任务二:再读课文,揣摩方法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所填思维导图,从以下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交流呢所拟写提纲。备选课文为《散步》(莫怀戚)和《荷叶·母亲》(冰心)。哪一位同学先来交流?

生:老师,我先来说说。《散步》一文以“散步”作为线索,在分歧的解决中写出和谐、温馨,深化了中心。线索串联和分歧冲突的方法,更好地表现出了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和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师:你还记得文中有关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的文字出现在哪里吗?

生:应该是文章结尾的地方。老师,我想起来了,应该属于卒章显志的方法。

师:不错,你要发现了一种写法!

生:冰心的《荷叶·母亲》将花与人关联起来,定格细节,自然而真切地展现出作者复杂心绪,赞美母爱的无私美好。文中有铺垫,有细节,还有情感变化。

师:很好!同学们,你们看大作家在构思、写作的时候,总是先要确定好自己要写的文章想要去表达什么,然后在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恰当的方法,最后创作出中心突出的美文佳作来。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慢慢学习哦!

任务三:参与活动,学用方法

师:同学们,刚刚过去的校运动会,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请看这样一张图片。

(屏显和运动会有关的照片,学生观看后,大笑)

师:哈哈,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是不是又激起了你对运动会的美好回忆?下面,请你发挥想象,给这幅照片取一个名字。要求:切合主题,简明扼要,生动易于记忆。

(学生思考,后发言)

生:老师,我为它取名为《运动会的瞬间》。因为这是老师拍摄的运动会的一个场景。

生:《镜头》,我看到照片中其实有三个人在拍摄,她们各自用镜头记录运动会的精彩场面。

师:只有两个人呀?还有一位是……

生:还有一位是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可能就是老师您呀!(生笑)

生:我觉得可以拟为《蓝天 操场 快乐的人》。虽然照片没有捕捉运动会比赛的瞬间,但隔着照片,我们都能感受到同学们参加运动会的放松、兴奋和开心。

师:嗯,同学们拟的题目都很好。《运动会展板》上还有许多照片,请按照要求,选择一幅你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文字材料和同学们交流,教师巡视)

师:请同学看《任务单》(见图)中的要求,选好自己的角色,确定中心,并自拟标题,完成下面的表格。

备选角色:开幕式表演者、志愿者、普通观众、运动员、小记者、啦啦队队员等。

(学生开始根据运动会中自己的角色,动笔填写表格)

师:下面我们开始请同学发言。

生:我参加了运动会的跳长绳项目,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也给我许多的启发。我拟定的中心是“赛场上的每一次坚持,都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突破,更是一种胜利”,以时间为线索,记叙自己从赛前训练再到比赛的过程,表现自己在克服心理障碍,最终完成比赛任务的经过。

生:老师,我报名参加了“6人7足”比赛。题目拟为“让我们齐心协力向前走”,主要表现我们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抑扬对比和卒章显志的方法能够表现这个中心。先写大家训练的垂头丧气,热身赛时的不协调,再到比赛中的相互鼓励、不甘落后,揭示凡事都需要信心,团结才能成功的道理。

生:我是一名志愿者,我想写一篇《运动会上的“志愿红”》来表现小志愿者们不畏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运动会上,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搬运器材、递送成绩单、传达信息、准备奖品等。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这节课上,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文章的中心,表现文章中心的方法有哪些。期待同学们依据所填的表格,课下写出精彩的作文,下一节课我们再作细致的讲评。

案例分析

一、基于教材教写作,需要设置任务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于写作或写作文,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都会觉得害怕,很多的写作训练,都是在疲于应付。教材写作板块的体例,都为“知识短文+写作实践”的形式。如果老师只是照着教材教写作,先把知识短文读一读,勾画重要的语句,然后选择教材中的一个文题,布置下去,可能更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和潜能,也是设置写作情境的主要选择。本节课以学校运动会为大的情境,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要求学生参与活动,学用教材中提到的表现中心的方法。应该说,此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们找到了写作与生活的结合点,一定程度上有了参与的欲望和表达的需求。

二、着眼素养,突出情境的实践性、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王荣生教授指出:“写作是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手段,建构意义,构造语篇,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活动。”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让学习真实的发生,让教与学更有效,是要构建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在其中积累、构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而,写作教学中的任务情境的设置及实施就需要注重实践和综合。

在《学校运动会阶段任务安排表》中,笔者安排了拟写通知、设计会徽、动员报名、拟写开场白、拟写运动员代表发言稿、拟写颁奖词和向校刊投稿,共七个分任务。这些任务都围绕运动会这一大的情境,指向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核心素养。如会徽的设计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学生要有一定的审美经验,要能在会徽的设计中让人感受美、发现美。

活动总结环节,以“向校刊投稿”为主要任务,分设了三个小的任务。要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对学生思维上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和归纳判断等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写作(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帮助我们建设更为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主动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并能促进他们学科素养的提高。

三、注重评价,提高任务情境的有效性

好的任务情境的设置,能调动学生参与写作活动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次完整的写作过程应该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几个环节。其评价的项目涉及拟题、内容、结构、立意、语言几个方面。

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从表述上看是个观点句、陈述句。中心、立意的要求是“正确、准确、明确、集中、深刻”。本次任务情境写作实践中,大多数同学能结合任务情境,选取角色,将观察、感受到的运动会有关信息集中起来,确定一个健康积极的主题,也就是确定中心思想。

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进一步在任务驱动下的情境写作中,理解并运用两种以上的突出中心的方法,笔者设计了一份评价量表。从综合评价的结果来看,这次设置任务情境的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参与情境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什么是中心、中心的要求和突出中心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建构,能够做到在动笔写作之前先构思、立意,再选用恰当的方法。学生上交的作文反馈,也说明了这一点。

回望这次写作实践活动,在任务设置、情境与生活的关联、角色安排、评价反馈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情境是产生兴趣的前提。无论是命题考试,还是日常的“基于教材教写作”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氛围,让学生快速置身于一种真实生动的、有趣有味的情境之中,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丰富自己的言语经验,提升言语品质,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陈宏亮,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省教育评估专家库成员、“国培计划”主讲教师、市导师团导师、市学科带头人、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等;课例曾获市“精品课”奖、省级优课奖,全国中小学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主持省市级课题多项;在CN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百余篇教育教学文章,参编图书十余本;从教以来以追求“美的语文人生”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立足课堂,对文本解读、写作指导、试题解析有一定研究。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