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学生初中阶段就开始了对化学课程的学习,相当于学生正处于化学的启蒙阶段,此时学生对新学科保持着好奇和浓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这个阶段如果多加引导,便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长久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化学中的实验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将此方式更好地运用到课程中是教师探究的重点,而趣味教学正是其中的一个创新。老师如果能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势必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化学知识。
关键词:趣味实验;化学教学;初中
引言: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改革,教学的效果也受到多方关注,教育部门也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化学这门学科中,要想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采取有趣的化学实验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氛围,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初中化学进行趣味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化学的本质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部分,实验一直是作为附加部分存在,只做了解程度的学习,用口述讲解实验步骤,并没有进行实际操作。有些教师在化学实验中一直强调学生安全问题,时刻保持严肃谨慎的态度,对实验步骤要求严格,不能出现一丝差错,但这种教学方式让教师过分关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性,忽视化学实验过程中原有的趣味性,会大大消减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目前教师应当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把实验的趣味性融入到安全教学中,让学生安全进行实验的同时也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与好奇。
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形成了定向思维,在化学实验课程进行过程中依照教师的指示,步步紧跟,死记硬背化学知识点,再根据步骤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式学习,没有透彻了解实验中的进行原理,也没有与教师产生互动,使教学课堂死板沉闷,缺乏乐趣,阻碍化学实验教学的进步。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大多活泼,耐心不足,而化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强,进行实验时还需要静下心来观察记录,但是学生在几次实验课程结束后就失去了好奇和兴趣,从而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会越来越低。其次,实验过程中存在太多的失败现象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学生自然不愿意继续实验课程,导致实验失去意义。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采用多样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生大多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就是为了满足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走出固有的思维,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自始至终都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者协作交流来完成实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二)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趣味实验的教学价值。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趣味实验有效地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体会和思考化学原理的内涵,通过亲身参与和主动思考,与同学之间多加交流讨论,共同进步共同学习。教师在应用趣味实验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参与中获得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再开始趣味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在实验之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通过趣味实验进行合理的课堂导入,引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的掌握和知识的理解。比如,烧水壶中留有水垢,水垢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在其中加入食醋就可以反应掉碳酸钙。在化学课程之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将趣味化学实验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趣味化学实验不仅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从中更加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必须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做一些生活化的小实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化学课程之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双管齐下,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融合,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帮助初中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
三、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与多媒体结合,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手段越来越成熟,教学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科技产品,教师运用好新科技往往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些高难度、高危险性的实验由于学校实验器材不完整,安全保护措施不够等原因导致这些实验不能完成,或者教师为学生安全着想往往会直接放弃这类实验的进行,仅仅进行理论知识部分的指导。针对这个问题,多媒体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危险系数高、难操作的实验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用画面、视频、声音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用此种方式学习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中,其中一节对氢气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探索,实验过程危险度过高,教师就可以选择在多媒体上播放实验,让学生观看氢气燃烧时产生的淡蓝色火焰,再添加拓展性实验供学生观看,如氯气与氢气产生混合燃烧产生的苍白色火焰等。视频播放中产生的爆破声还可刺激学生感官,加深对此实验的印象。
(二)在实验中融合日常生活,为实验增添趣味性
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教师在教化学知识前可以让学生提前从生活中观察化学反应。这种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教学新方式往往会更受学生的青睐,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化学这一门学科。如在课本中学习氧气与铁产生的反应之前,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生活中铁现存的形态:铁柱栏杆上的铁锈等,然后再进行实验。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氧气的章节中,可以运用此方法做实验。此章节主要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操作简单,教师可以直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导入实验:探究氧气是否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操作,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氧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并自行总结,再由教师公布正确结论。实验结论:氧气可使木条复燃。导入的实验起到探索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正式实验:进行铁的燃烧反应:把铁丝盘成螺旋状放到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观察现象。把铁丝放进预先在底部装好一部分水的氧气瓶中,再次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铁丝只能发生红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瓶中可以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并有黑色固体产生。实验中存在的方程式:
四、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加强对趣味实验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将趣味教学引进课堂中可以使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实体化,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荣.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1(22):70-71.
[2]宋清峰.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1(06):28-29.
[3]王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趣味实验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73-74.
[4]孙楠.探究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15):131-132.
作者简介:
王琰,华师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高级教师,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旦八初级中学,陕西省优秀教师,延安市优秀教师、市教学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市骨干班主任,延安模范,志丹县首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庞学武工作坊核心学员,县级兼职教研员,多次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好老师,2021年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2023年获得光明日报评选的“大国良师”荣誉称号,多次成为“阳光师训”和“名师大篷车”的主讲老师;主持并完成省市级课题7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