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研究成果 >>周春伟:浅谈提升学习质量的四策略
详细内容

周春伟:浅谈提升学习质量的四策略

提高学习质量是教育教学的永恒话题,下面笔者从学习的目的与本质出发,结合怎样学习,阐发自己多年来总结的提高学习质量的几个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与本质

人作为人,有两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又称动物属性,满足生存的基础需求(如生理、安全等),需要简单学习。二是社会属性,为了追求生命质量,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如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更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幸福,表现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基础是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人的需求符合马斯诺需求理论,因此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幸福的生活,那就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即三观),学会判断,而这判断体现在教学中即表现在大观念(大观念其实就是一句判断)。将大概念扩大开来,其实也就是新课程追求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核心素养。

学习贵在理解核心问题,为了理解和解决核心问题,学习中需要掌握知能、理解意义和学会迁移;学习需要将所学串成知识链,如珍珠与项链的关系,由此看联结是学习的本质,联结就是将所学与已知(前概念)联结起来,联结非链接,亦非连接,而是联系起来再结合。类比是联结的最基本形式,类比就是将所学知识之间、将所学与原知识之间进行比较、分析、鉴别、提炼、归纳、表达等,在联结的基础上,为防止过程遗忘,还要强化记忆结,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间隔,就要强化一下,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模块结束都要进行一次检测与检索

二、怎样学习

依据目标分类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四类知识,事实性知识是已有知识与不需理解的知识,可以认为是舒适区知识即现有发展区;概念性知识需要理解,要经过学科实践的经历过程,可以认为是舒适边缘区知识,属于最近发展区,是核心知识;概念性知识的高端即是大观念(大概念),需要提炼、需要揭示,在此基础上学会迁移运用,这才称理解了,学习了程序性知识是学科实践过程及方法策略,是为理解服务的;元认知知识可以认为是自我评价,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能力发展程度的自我评价与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内部对话,是自省、反馈。

人的学习可以看成是学习者、知识、评价、学习共同体的辩证统一,学习者中心要像“滚雪球”一样,在“先前知识与前概念”的基础上积极与外界互动并逐步建起的新的技能与知识;知识中心重理解,尤其要关注概念性理解;评价中心为通过思维可视化与元认知促进学习;学习共同体中心体现学习情境一致性。四者需共同有机结合在学习环境与学习过程中。

人的学习要建立在原有的基础即“前概念”的基础上,像滚雪球一样渐渐获得,想要达成学习收获的目的,即要促成对大观念与核心任务的学习理解,首先要掌握需要熟悉的知识、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在这里,需要熟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即为学习的舒适区(亦即现有发展区),而大概念的理解即为学习的拉伸区,而作为舒适区向拉伸区过度的边缘区即为学习的就近发展区,这恰恰就是我们学习的聚焦点,当人们对此概念理解后,原来的舒适区会渐渐扩大,就近发展区也会继续向未来发展区扩大,人的获得将会越来越多,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提升。

由此看,我们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的关注,那就需要一是关注学情研究,这也是教师最难又最重要的,把握学情,恰恰就应该把握学生先前知识中阻碍学习的那部分!而我们经常分析的学情正巧忽视了该部分;二是学习内容的结构化与学科实践,内容结构化可用概念地图促成思维可视化,学科实践需要我们重经历,重提炼,重揭示,重表达,重迁移。

三、那怎样提高学习质量呢?主要策略有哪些方面?

笔者认为,提质的关键是落实 ,落实 一是课堂,因为“成绩90%在课堂”; 二是学情; 三是及时反馈矫正。也就是笔者认为的提质四大关键要务,“堂落实”“日暮省”“周巩固”“阶段评

(一)堂落实 :关于 课堂流程,我们认为应在逆向设计的基础上,创设真实情境,根据真实情境提出驱动型问题 ,制定设计学习目标与大任务,将大任务分解成体现评价的子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学反馈等学习过程揭示提炼大概念,之后通过内容结构化总结巩固所学,紧跟检测评估反馈,促进所学与理解的迁移运用。学习过程中,要强化注重两方面,一是子任务,课堂的每一模块之后都要有小结与能力反馈;二是课末任务,课堂结课前都要有当堂内容结构化与当堂训练题,形成能力的应用迁移。

基于此,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深入研究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弄清学科课程基本要求,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学科课程素养;根据课程方案要求,制定初中学段的学期素养课程纲要,随之以大单元为整体,研究大观念,设计真实教学情境,提出理解性问题与表现性任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展示探究成果,提炼揭示大观念,加强巩固训练,促成深度理解迁移与运用。

2.加强集体备课研究,关注大单元整体教学,抓住大观念这一关键,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将单元大观念分配到课时,研究大观念大任务的内涵与外延,设计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出理解性问题,强化学生探究,开发学生多种思维,使用多种思维工具(概念图)进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形成的可视化呈现,启发学生“再经过、再发现”,适时点拨、点悟学生,提炼大观念,促成深度理解,设计与之适应的检测工具与新情境、配套训练,及时训练,促成学生理解的迁移。

3.课堂中充分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形成“六学”范式。独学,即独立学习,能解决事实性知识;对学,即结伴学习,做到解决基本问题;研学,即小组根据大情境针对基本问题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形成关键概念;展学,即学生或小组的展示与表达,把自己内化了的知识赋予能够传递给他人的过程,即外化表现形式,通过展示与表达、评估与评价,总结成果与新思考、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即内驱力;点学,即学生或教师的点拨、点悟、点省,达成提炼揭示大观念;固学,针对训练题组的训练巩固、迁移运用促成观念理解的迁移运用。

4.素养课程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落实,注重课型教学研究。单元起始课、单元探究课、单元回归课等设计不同教学策略,促成单元任务与目标的达成。通过与单元大观念配套的单元训练题组进行学习结果的评价,与表现性评价一并纳入素养课程评价,促进学生的课程理解落地。教师要准备好与课标质量要求相适应的子任务、基本问题、课堂模块与整堂课的训练题组,及时反馈矫正,迁移至日作业中。

揭示提炼大概念的过程中,要掌握一下原则,“不悱不发,不愤不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而不发,跃如也 ;叩其两端而竭焉,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

总之,学习内容、教师、学生三者,师生是收获者,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导游(佐藤学语),引领学生登山,因此内容的结构化,学习的过程性,登山的登山装备、技巧、路径、陡缓,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胸有成竹。学情、内容研究两项,都不能偏颇, 抓学情的同时,内容的深层研究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而研究内容的本质是内容结构化(联结)与学测评一体化(错误反馈)。

(二)日暮省:借鉴颜回“退而省其私”、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某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要进行反思总结与省悟。包括当日的课堂自省(内容结构化为其一)、各科错题(堂落实)整理反馈矫正、日作业处理与反思、各科学习方法自省、学习态度自省、品德、卫生、纪律、习惯自省等。

教师需提供相应表格,每天30-40分钟完成。这是一个综合工程,需各科任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完成,及时评价反馈,每天的反思总结与省悟,更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思想、态度、方法(概念地图)、习惯等;反思包括检索回忆学过的关键知识、细化即把新知识与已知联系起来与生成,即用自己的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重述或演练,从而表达出来,反思就是理解新知识的过程。

(三)周巩固:精心设计扣标性、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的周末作业,学生自主(独立)或小组完成作业 ,师生批阅,及时反馈矫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再巩固。

教师要准备设计好涉及一周学科内容的作业,要求内容结构化、系统化的可视化作业、能激发学生兴致、体现能力迁移运用、精选的训练题组(特别关注堂落实里错题的变形拔高题),此处的关键点是与课标质量要求(标准)相适应。

(四)阶段评:学习阶段的检测、评估与反馈 

学习的本质就是知识链与记忆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自我检测给知识链打上记忆结。单元检测、期中、学期、学段质量检测,试题设计必须符合课标要求和质量要求的程度,每次必须有评估、有反馈、有激励(让学生收获小胜利),要有各类分析、尤其注重错题分析与归因,倒追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实施矫正策略,适时二次过关。在诸多检测中,单元测最重要,是一个单元结束后的记忆结,要有分析表、反馈表、需要时还要准备二次过关训练题组。

 四项关键要务是渐进性的,低项是高项的基础,高项是低项的延伸与提升,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巩固理论,可看成是能力训练一体化与一致性。四项关键要务必须指向核心素养,指向能力与品格的形成,指向学科育人、立德树人,来源是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四项关键要务重在落实,重在分析,重在反馈,重在激励,重在修正反馈与提高。四项关键要务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形成学习纸、当堂测、暮省表与阶段评的训练题组与评估标准,每一项要评估、分析、反馈矫正与提高,每项都包含着教师辛苦的研究劳动!

总之,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是知识的联结与结构化、学教评一体化、学练测一致性,只要做实了“堂落实”“日暮省”“周巩固”“阶段评四大要务,学生核心素养会显著提高,学习的目的也就会达成。


作者简介:

周春伟,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高级教师,潍坊市初中地理教学能手、学科育人能手、优秀教师;先后在乡镇中学、城区民办中学执教30余年,多年担任科研主任、校长助理、业务校长、中学校长;参与多项省级课题并结题,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多次在市级会议作经验交流。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