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研究成果 >>王玉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中国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详细内容

王玉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中国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摘要】自《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高中已普遍关注英语教学目的语文化教学,对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中国文化的缺失造成了英语交际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根据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和语言的交际功研究分析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用英语进行中国文化交流的能力,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化意识 中国文化 交际能力 培养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了目的语文化意识培养,但是也有一些负面现象, 比如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的过分强调,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国文化。 重视目的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当然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必由之路,问题是中国文化的位置在哪里。近几百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东西文化的交流似乎处于一种单向的状态,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较量正通过教育在慢慢地渗透。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明白我们的教学在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语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手段。现行高中英语各种版本教材的编写为了保持原滋原味,大部分素材来自于英语国家,中国文化内容的材料寥寥无几,中国文化元素缺失,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进行文化对比,忽视自身的优秀文化,甚至出现有些学生过度追捧外国文化,想当然地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是圆地的。在对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的一项用英语正确表达带有中国特色文化内容的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淡薄,这会妨碍在全球化语境下保持传统中国文化教育的民族性和主体性,不利于中国文化融入世界主流文化当中。 一个连基本的中国文化概念都不清楚如何用英语正确表达的学生,将来如何能够承担起有效输出中国文化的重任?

(二)核心素养对中国文化参与英语教学提出要求

2014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称《课标》)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文化意识作为一个要素单独列出,可见其重要性。《课标》中关于文化意识目标指出: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当然跨文化就是要双边文化,而非单边文化,语言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可以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能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进而提高本民族文化素质。中国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能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育部2014326日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势在必行。

二、高中生中国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一)提高英语教师中国文化素养,发挥英语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如果一个英语教师自身没有足够的本民族文化修养,也就只能是一个文化传递搬运工。然而,对于有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既有自身中国文化素养的问题,也有英语语言能力的问题,导致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不足,亟待进一步提高。 在笔者所主持的英语工作室日常活动中,把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中国文化素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专题讨论、资源共享、读书沙龙等活动交流探究。除了选购《中国文化读本》、《英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概况》等有关中国文化的出版物之外,精选出不少互联网资源,如:http://www.chinaculturecenter.org/http://www.hjenglish.com/http://www.chinadaily.com.cn/http://paper.i21st.cn/index_21st.htmlhttp://www.shanghaidaily.com/http://www.scmp.com/frontpage/hkhttp://www.bjreview.com.cn/http://www.chinatoday.com.cn/english/index.htmhttp://tcfl.tingroom.com/culture/https://www.chinahighlights.com/http://www.topchinatravel.com/http://english.cctv.com/http://www.visitourchina.com/等。一旦英语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本土文化意识和修养,有着深厚的本土文化实力,就能够通过英语来更深入地表达中国文化,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和素养,从而不断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学习其它文化的过程中,弘扬本国优秀文化。

(二)利用现有教材,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中国文化渗透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基础的新课程教材已经大面积投入使用,有些编者已经很好地关注到了中国文化。像由王蔷教授主编的北师大版教材融入的中国文化元素相对多一些,选材多样,如:Chinese modern heroes; 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s; Chinese music and musician; Beijing opera等。该教材跨文化意识很浓,学生们通过语言作为载体来学习别国的文化同时,可以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外国,不至于把每节课看成是烦闷的语言练习课,而是作为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课,因此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美篇文章都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中国文化信息,不轻易放过任何传播中国文化的机会。《课标》(2017版)教学提示指出:教师在中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应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基于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意义与内涵。在集体备课时,以模块为单位,集思广益,挖掘每个单元的中国文化信息,以文本、课件、视屏等形式呈现。以人教课标版部分单元为例:

图片1.png

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比较分析和鉴赏,加深了对中西文化的异同的理解,提高了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语言输出上增加中国文化元素

鼓励学生开口说,积极创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机会高中生通过义务教育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中外文化知识及语言知识储备,这为高中阶段的训练打下了基础。通过读和听输入一定量中国文化信息之后,总会有一些想表现的欲望因为学生的付出是需要得到回报的,需要得到肯定,这种表现不仅仅在考试的分数上所以要提供让学生开口表达机会除了在课堂常用的question, pair work, group work, discussion, brain storm之外,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英语之角、征文活动、朗诵大赛、校园英语文化节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开口说的平台,在锻炼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重视书面表达,写好中国故事。让学生多动笔,养成用英语记录中国文化的习惯。笔者采用的一些方法有不错的效果。1. 要求学生坚持写英语周记在相应的传统节日时,周记必须以该节日为主题;2. 每周都会在黑板报上呈现一至三条汉语谚语或汉语成语,让学生找出对应的英语翻译,再用英语写出自己的理解;3.在书面表达的试题命制上有意去选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比如在高二上学期的期终考试试题当中就设计了一道向美国友人介绍元宵节书面表达题

通过“说”和“写”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

)开发中国文化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中国文化英语读物

《课标》第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学校鼓励有条件有较强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本校英语教师,结合本课程标准建议的选修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表明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以前传统教学中的国家课程的实施者,而是还要成为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基于此,英语教师要勇于承担起为学生提供中国文化英语读物的重担,《课标》为依据,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开发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校本教材。

笔者在主持编写《高中英语中国文化读写教程》过程中,选材方面主要以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知识为主,涵盖了中国文化习俗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概况、传统节日、礼仪、饮食、婚姻与家庭、艺术、文化符号、建筑等。分为八个单元:Unit 1 China in BriefUnit 2 Chinese FestivalsUnit 3 Chinese Traditional EtiquetteUnit 4 Chinese FoodUnit 5 Chinese Family& MarriageUnit 6 Chinese ArtUnit 7 Chinese Culture SymbolUnit 8 Chinese Architecture可以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考虑到高中生的英语水平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实际情况,对于其中的生词量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控制,字数控制在240-800之间。以免由于难度过大使学生失去兴趣。校本教材的编排体系是:正文、词语助手、汉语简介、反馈练习四个部分,以适应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练习的设计有单项选择、简答题、短文改错、短文填空、书面表达、任务型读写、开放性写作、信息匹配等,部分课文配有资源拓展。多样化的练习既是对学生阅读效果检测,也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中国文化。

学生通过在阅读过程中对语篇反映的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评价、解释、比较和归纳,形成自己的中国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

)在教材和权威考试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发挥高考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1. 在现行英语教材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

如果教材上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较少就会导致大部分老师忽视传授中国文化。《课标》(教育部,2017)明确把文化意识单独提出作为教学目标,《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4)提出大中小学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政策和理论支持。在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大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比较内容的比例。编写者应考虑到各个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的正文、课后的注解、例句的选取、作业设置上融入中国文化,增加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机会,提高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2. 在高考试题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考查

高考试题所体现出的中国文化考查比例必然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强有力的反拨作用,也必然会对中国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尤其是书面表达试题,以天津高考卷为例。

2024天津1月卷假设你是晨光中学的学生李津,一位外国游客近日在Understanding Chris网站上发布短视频,国外友人赞叹中国科技对购物、旅游、学习的应用,一名网友Chris在评论区询问是否属实,请你给他发一封email进行回复......2023年高考天津6月卷假设你是晨光中学的学生李津,通过交换生项目在英国某中学就读,校方为加强中英文化交流,将举办“中国工坊” 活动。该活动主题涉及中华美食、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国书法和绘画,拟招募学生现场教授相关技能。请按照以下提示,写一封申请信:......”;2023天津1月卷假设你是晨光中学学生李津。你的英国朋友 Chris热爱学习汉语,上周他在邮件中向你询问“活雷锋”这一表达是什么意思。请根据以下提示回复邮件:......”;2021天津1月卷“假设你是晨光中学的李津。我市为外国友人提供生活信息的某英文网站新增了 《最美中华》栏目,请你给该栏目投稿,介绍一个国内你喜欢或去过的地方。内容包括:......”;2020天津6月卷“假设你是晨光中学高三学生李津。你校于68日举办了成人礼活动。你的英国朋友Chris很想了解该活动。你于当晚给Chris回一封电子邮件,介绍有关情况,内容包括:......

2018年全国 I 要写的是假定你是李华,你的新西兰朋友Terry将去中国朋友家做客,发邮件向你询问有关习俗。2017年全国一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2017年全国卷要求考生写一封信,邀请外教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2013年全国大纲卷新课标II关于中国结(Chinese knot)话题;2013年辽宁卷介绍中秋节的话题。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哪种题型,如果考生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题目并完成答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正视当前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不足的现实,清醒的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肩负介绍外来文化的任务,也承担着输出中国文化的责任。通过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开发课程资源、重视教材的权威性和高考的导向性等途径提高高中生的中国文化英语交际能力,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更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防止民族文化身份的缺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4-03-2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

[2] 程晓堂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 • 教材 • 教法, 36 2016年第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4] 张岱年 方克立 《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刘世文 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调查及其启示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J2003年第1

[6] 黄辉 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东岳论丛,2009年第4

[7] 朱洁 英语教学中的民族文化冲击与调试 [J].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11


作者简介:

王玉峰,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教科室主任;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安徽省江淮学科名师、全国外语教师园丁奖、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全国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首席名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安徽省中小学特级教师首席负责人王玉峰工作室、蚌埠市首席名师王玉峰工作室工作;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人教社英语教材培训入库专家;先后主持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著有《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研究》等30余本,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