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研究成果 >>时维锐: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详细内容

时维锐: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注重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也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相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创造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融合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效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媒体技术  项目化学习  融合教学

项目化学习是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为了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效果,如教师能把多媒体技术与项目化学习进行有效结合,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融合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进行融合,对于小学科学教育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化学习概述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规划和组织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可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该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深入实际问题,通过实践引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实质上,项目化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创造的主体,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追求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培养了未来的创造者和科学家。因此,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资源质量不一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提供了许多资源,如视频、动画和互动课件等。然而,这些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资源可能内容浅显,难以满足学生探究学习的需求;有些资源可能过于复杂,难以让小学生理解。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筛选适合的资源,以确保资源质量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技术操作困难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提供了丰富的呈现形式,但小学生在操作使用这些技术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他们可能会遇到技术设备的故障、软件的使用问题,或者操作步骤的繁杂性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技术操作要求的细致和耐心可能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这就需要老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正确、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3. 学与教的平衡难点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效果。然而,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可能会导致学生过度依赖和消极拒绝传统教学方法,过度追求新颖和刺激性的教育形式。因此,教师需要平衡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确保学与教的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科学项目化学习中既有足够的实践探究,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4. 信息过载和耗时

多媒体技术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互动性,这使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然而,过多的信息和选择可能会导致学生分散注意力,降低他们的学习效果。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可能会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从而影响到其他科学内容的教学进度。因此,教师需要避免信息过载,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与其他科学教育目标的协调进行。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应用的作用

1. 吸引与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活动更加多样化、生动有趣。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如动画、视频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多媒体呈现的图像和声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和记忆,提高学习的效果。

2.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模拟实验的视频教学、科学实验的示意动画、物质结构的三维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体、直观的学习材料。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从而更好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 促进实践探究

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探究。通过互动课件或在线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科学实验,观察科学实验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实践探究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4. 提升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的应用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的多通道输入,提升学习效果和记忆力。学生通过观看图像和动画、语音解释或解说,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1. 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实施小学科学项目学习的活动时,可以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动画、视频、图片和音频等,可以形象地呈现科学学科的相关概念、实验过程和相关实例。在教学具体的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资源,以通过精准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中的“制作塔台模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塔台模型的制作步骤和原理,利用动画展示材料的选择、组装的过程,配合解说文字,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实际制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并带领他们参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制作的观察与记录。教师可以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并通过投影屏幕让整个班级的学生观察和讨论制作的过程中存在那些问题及如何进行改进。通过观察制作过程、讨论与交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并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可以在创造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参与,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2. 创设互动环境

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兴趣。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的活动,如翻页、拖拽、点击等,让学生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并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等方式加深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中的“美丽的化学变化”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段交互式的多媒体动画,通过触摸屏幕或鼠标点击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观察和探索不同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物质或混合物,实时观察其发生的变化,如颜色的改变、气体的释放等,并通过观察结果,理解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变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实验,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点击相关物品,将它们放入试管或容器中,观察其在反应中的变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并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中的解说文字,再次对所学的概念和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

除了动画和实验,多媒体资源还可以包括交互式的练习题和游戏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互动题目,让学生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答题,通过互动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引导学生探究

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科学项目化学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多媒体中呈现的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推断、总结出其中的科学原理。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中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项目化学习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镜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来了解和认识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和特点。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探究和推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图像进行观察,发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许多方块状的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有一个薄膜包裹着。学生可以通过向前反问的方式分析,这些细胞有什么作用或功能?又是怎样保护和维持细胞的生活?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实验步骤和材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观察实验中洋葱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比如加热、浸泡在高浓度盐水中等。通过观察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可以推断出洋葱细胞对温度和浓度变化的反应,进一步理解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学习,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和牢固。最重要的是,学生将通过这种方式更加自主和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与实践结合

多媒体技术本身是虚拟的,但结合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在项目化学习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际的科学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实验结束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和讨论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中的“影长的四季变化”项目化学习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模拟图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原理。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的四季会有不同的气温和光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模拟图像,结合现实中的观察,推理出地球公转引起不同区域接受阳光的直射程度不同,而地球自转则会引起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从而导致季节的变化。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和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太阳光线照射地球不同区域的模拟图像,学生可以理解不同季节地球某些地区阳光直射的位置是变化的。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引导学生研究纸张倾斜角度和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太阳高度角和季节之间的关系。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践结合,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思考地球的四季变化现象,并深入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同时,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参与学习,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过程中,也起到了及时指导和反馈的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1. 选用合适的多媒体资源

在选择多媒体资源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要确保所选资源真实准确,避免出现错误或误导性信息。此外,还要注意资源的语言简练明了,图片、动画的色彩明亮且质量清晰,音频的声音流畅,以确保学生能清晰地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科学知识。

2. 控制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和频率

多媒体技术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过多的多媒体使用可能导致学生过度依赖,降低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合理控制多媒体使用的时间和频率,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际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 督促学生互动参与

多媒体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功能,但这不代表学生可以被动地接受信息。教师需要积极督促学生参与互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能力。

4. 多媒体与现实连接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虚拟的科学实验和现象,但学生也需要了解现实中的实验和应用。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多媒体和现实教学的差异,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和实验来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感受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使他们的学习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融合,为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新的学习方式。通过选用合适的多媒体资源、控制使用时间和频率、督促学生互动参与以及连接多媒体与现实,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提升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子建.例谈小学科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34):77-78.

[2]银花.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29).

[3]周义尧.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水的三态变化》一课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3):47-48.

[4]孟炎炎.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以"看月亮"为例[J].小学时代, 2020(14):82+84.

[5]龚丹.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以《解决垃圾问题》为例[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31):187-189.


作者简介:

时维锐华师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高级教师,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安国镇中心小学校长;徐州市名校长、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徐州市“乡村科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徐州市“乡村科学名教师”,沛县劳动模范,彭城恩师;曾参与研究江苏省“十四五”精品规划课题研究,主持两项市级规划课题和八项市级个人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现主持一项项省级规划课题和一项市级规划课题;曾在《人民教育》《天津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