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策划与推广 >> 高端会议推介 >>课改期待更多“整合”——全国不同风格与流派名家论坛暨首届课改名校整合教学创新成果研讨会专家观点辑录
详细内容

课改期待更多“整合”——全国不同风格与流派名家论坛暨首届课改名校整合教学创新成果研讨会专家观点辑录

张家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很早以前就出现了整合两个字,社会学里面有整合流派。

在课程领域,整合是一个趋势。课程改革深化,要跨越学科,课程是教育事业的心脏,它之所以重要是与知识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很早以前,知识并没有流派的分化。到了二十世纪,大家也发现分科教学不是理想的状态,知识零碎化。所以尤其是在欧洲和美国,就出现新课程的反趋势整合论。

课程整合,我们开始时认为历史就是历史、语文就是语文、数学就是数学。现在我们强调“化”学科,强调交叉学科、转学科。对学科的深化也逐渐反映在教学上面。

总得来讲,课程整合是立德树人。让学生有一个成长的心态,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李水平(教育部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评价处处长)

课程整合,教学整合,课程就是为了不同学生设计的学生轨道。课程建设就是“奔跑”,就是学生在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站在这样的课程理解上,我们来讨论课程整合和教学整合问题,就不难理解了。那么,课程整合到底整合什么?我们要关注一个终极目的——育人。教学革传授知识和技能绝对不是工作的全部或目标。我们所有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选择,一切都要站在育人的基础上或立场上来看。

胡振京(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名师与名校长研究中心主任)

深化课程改革与教育改革,继续基础教育向内涵体现,与现实教学高度结合,才能符合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涌现一批课改名校,比如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的改革,这些课改名校都在呈现教育教学的内涵。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学,本次研讨很有意义。

房  涛(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秘书长)

我们认为,在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地方课程,校改方面拓展,研究性等都达不到边缘,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不重复,学得不机械。

当下学生走班、学生走校、教师走校,打破边缘,赋予了学生的可持续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习资源的整合。走是一种选择,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自主性。走是因为流动,是深层次的共建共享。走是开放,这样满足了更多学生的成长需要。让每一个学生能自然成长为他所希望成为的人。我们要专注成长,通过我们的课程为学生们创建适合身心良好发展的教育,着力从束缚中解决出来。学校是由一间教室组成,每个教室都是不一样的,有冷漠的,有让人舒适的,有令人恐惧的,有令人和谐的,有专职压抑的,让学生们能自由地学习是我们的追求。

杜金山(全国十佳中学校长、原山东省兖州一中校长)

课程、课堂、整合,课堂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课程“工艺”不改也没有办法落地。很多老师都有深刻体会,其实教育源头来自于生活,是我们人为把一些东西分了出来。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样的,人是整体性的。他在学习的时候是分的,当他面对人生的时候,他又是合的。所以大家走的时候发现分有很多弊端,现在要开始进行整合。

我们原来说大课程,小课堂。我更倾向于大教学、小课程,就像说课程“做减法”,人既是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的客体。当人是文化的主体就是以人化文。这样的课程才能真正起作用。

李  磊(安徽省太和县教研室主任)

我们整合了方方面面,不光是信息技术整合、课堂、课程、教材。我们极力推崇把自己不跨学科的教材整合明白了才搞其他的,这件事情搞好,其他都好了。我们用的是“仁恕教育”,我们尊重仁教,从人的整体修养出发。我们始终坚持语文教材改革,我们把教材整合好,整合到腾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口语、阅读与写作。

胡志民(河北天卉教育集团董事长)

孩子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要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地,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文化能力、交际能力、说服能力……过去我们只培养学生当中考试的能力,自从接触了高效课堂,我们孩子整个素质就都不一样了。但是,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只有把课堂课程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才能把效果发挥最大化,才能实现我们基本的教育目标。整合是把所有的资源重新编延,整合是我们课改最大化的一个保证。

王梅年(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中学校长)

到底课堂是干什么,课程是做什么的?有三百门课程,到底用处有没有?

课堂的概念必须要放大,课程的概念必须要缩小。如果把课程和课堂比作车和路的话,如果一辆非常好的宝马车在烂的路,它开的速度肯定也快不了。学生在课堂中到底能够实现什么,课程对自身体的发展能够实现什么:找到这点以后,课程和课堂才会产生真正的关系。课堂和课程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

刘爱军(华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全国课改专家)

生产需要有要素:1、生产力;2、生产资源;3、生产关系。课堂应该就是提高生产力的,课堂结构的调整,教学行为的改变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力的。当学生在课堂里面,内在的动力、内在的潜力被激活的时候,是不是提高了课堂生产力?当有好的生产力和好的生产资料,比如说课程、教材、媒介等,我们培养人的活动整个生产效率都有大幅度提升。我觉得二者应该建立关系,不能“和稀泥”,一定要找一个先来后到,现在首要的不是解决教材的问题,而是解决课堂的问题。如果我们课堂就是以老师高度统一、控制的课堂,紧紧束缚生产力的时候,一个人嘴都张不开的时候,学习是“塞”不进去的。

杨小洪(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关于整合,是一个做加法和做减法的问题。所有的老师都在做加法,不仅仅是课堂上传统的资源,学生的资源也被调动起来,不仅仅是人教版,或者是国家颁布标准的课文,整合很多教材的课文,甚至是大单元阅读。这就是把更多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引入进来。还有在服务十大能力培养的知识层面上做的加法等。

但是反过来看,由于课堂做加法,课程就应该走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做减法。我们在时间和空间里面做加法的时候,经过课程整合,就应该做减法,而且也确实实现了做减法。

张雷(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董事长)

什么是课程?我觉得每个生物的本身就是课程,自然的,宇宙的、人与人之间的,孩子们自己本身的。

什么是整合?就是当我们自己生命真的站起来的时候,找到我们的目标,找到我们人生的目标,找到人类前进的方向,找到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今天孩子的学习,已经有了大量的组织和分工,其实哪里仅仅是学习这一件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是在锻炼组织、分工,这就是整合。

学习突然变成一种手段和途径,它主要是让孩子的品质、精神飞翔起来。

教师最大的课程就是研究学生。从这里出发,我们的教学整合才有意义和价值。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