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涵共建与发展 >> 学校课改突围 >>为了每位学生全面而自由的成长 ——北京中学课程规划与个性化实施
详细内容

为了每位学生全面而自由的成长 ——北京中学课程规划与个性化实施

北京中学是2013年9月按照北京市政府的批示,由朝阳区承办的一所国际化、现代化、高品质的普通中学。

作为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块试验田, 北京中学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追求目标,据此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探索。

北京中学以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成长为课程建设理念。“全面”就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身心健康、品德发展、志趣高雅、学业优秀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自由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要经历从他律到自律再到自觉与自主的过程。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就是唤醒自觉,培养自主,追求自由的过程。

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课程内容设计

北京中学以“和而不同,乐在其中”作为校风,着眼于培养“立体的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供支持。该校分7个领域为学生系统设计必修与选修科目,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内容为全体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选修内容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而设计,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与优势潜能开发,设置基础、拓展、潜能课程。

基础课程突出学科素养的发展,以国家课程为主,聚焦学科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迁移能力的培养,据此组织教学的实施与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科内关注知识的关联,小、初、高学段的有效衔接,探索单元式学习,以学科核心概念为抓手,适当调整、重组学科内容。学科间关注学习主题融合,关注跨领域、跨学科的相互关联,探索主题式学习,以大概念为抓手进行跨学科综合,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结构化、系统化。整合历史、地理、思想品德课程,开设社会课程;整合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开设科学实验室课程;建设体育、艺术、技术学科的学科群,供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实现通排通选。

拓展课程从广度上实现门类性的拓展,突出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包括阅历服务雅趣健身“学院”等五个系列,立足于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好奇心与想象力、艺术与审美熏陶、科学研究启蒙、社会实践体验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阅历系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万家言,说万家事”系列内容为主要载体,旨在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宽思路与视野,增强社会文化体验。阅历系列开设讲堂、阅读、表达、游历等课程模块,融合社会大课堂活动,每月安排一次外出实践活动,每学年安排两次社会考察活动,培养文化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服务系列以校园生活体验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创造、行动、服务、合作,促进学生认识和欣赏社会公益工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自立精神、服务技能和参与兴趣等。雅趣系列以琴棋书画、舞蹈艺术、戏剧表演、创意设计、非遗传承等课程模块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塑造高雅气质,形成健全人格。

潜能课程从深度上实现层级性的拓展,突出学生的优势潜能开发和特长发展,围绕潜能发现、兴趣聚焦、潜能开发、特长发展、志趣养成等问题,在科技、人文、体育方面进行特色构建。潜能课程通过设置应用物理基础、生物工程基础、兴趣数学、智能控制等课程模块,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启蒙,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潜能课程还包括创客课程(卡魅课程、创艺×无限大等),创客课程综合应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让学生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发展设计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潜能课程还开设高级运动课程,发展突出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

灵活多样、尊重个性的课程实施方式

学校基于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让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地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遵循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原则,探索实施单元主题教学、菜单式教学,实施个性化学习和综合性学习,建立导师制、团队教学等有效机制,运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等学习资源系统,促进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对知识及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获得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单元主题教学

单元主题教学以单元学习设计为基础,整体规划学习计划、阶段学习任务和作业;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为主要抓手,建立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机制。语文、英语、科学、社会等学科实施了单元主题教学。

以语文学科为例,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群阅读教学,拓展视野、自主阅读、交流互启、点面结合、相互评量,从广度、深度、高度方面提升阅读的效果。

单元主题教学丰富了上课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课程形式,提升了学习效果。

●菜单式教学

菜单式教学要求学科整合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提供课程模块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施“走班制”教学。体育、艺术、技术与工程领域建设了学科群,实施了菜单式教学。

以体育课为例,体育教学探索“221模式”,即在每周5小时的体育课程里,有2小时是国家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培养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有2小时是选修内容,有篮球、羽毛球、兵乓球、武术、舞龙舞狮、健美操、田径等多个项目,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习惯,对于有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中高级水平的训练课程,促进学生特长发展;还有1小时体能训练课,根据检测的学生身体素质数据,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训练。

●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是学生主导的学习。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宰者,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制订目标,制订学习过程的指标;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来选择并使用相应的技术和资源;建立同学、专家、教师网络,来指导和支持其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对内容和技能的掌握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反思内容,并参与为学习服务的测试。

学校在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尝试实施“走班制”,开设讲修、导修、研修、自修四种类型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自主程度逐步提高。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现有程度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设定适切的学习目标、明确评价方式、编制学习计划、提供资源、做好学习评估。

●综合性学习

学生处在人、社会与自然构成的复杂世界当中,分科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本样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在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跨越学科边界。为此,学校开展基于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其特征表现在联系性和体验性,关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相互沟通,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趣味性、应用性和个体性。

比如阅历课程,学校每学期中间安排两周小学段,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方式,分四年设计了中华文化寻根之旅,在行进中师生共同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师生民族之魂。每次行前学生都要自由分组,可以申报志愿者,参加导游组、宣传组、生活组、管理组的志愿服务,也可以跟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开展课题研究。途中,学生要合作完成城市追踪、项目学习单和课题研究任务,志愿者则全程为同学们服务,做小导游、小记者、小督察、考评人,为此他们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返校后,学生们持续开展课题研究,并完成结题任务,形成的创新性学习成果在校内外各级平台上展示。

●数字化学习方式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是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是学习的工具、生活的工具。北京中学通过丰富学习资源,运用手持终端,提供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数字环境中,甄选软件、平台、信息资源,为己所用。

为满足学习内容多样性、丰富性、可选择性的需求,各学科教师积极开发电子教材、广泛使用APP工具、制作微视频,并指导学生自编学材。学校则积极引进数字化课程资源,以支持课程实施。科学学科、地理学科教师自己制作电子书,发布到wiki平台上供下载,支持学生的自主预习。电子书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每一节都涉及有阅读指导,插图、实验视频随时更新,将学生、教师的实验过程、成果插入书中,使学生不仅是电子书的使用者而且成为电子书的创作者。诸如碳足迹计算器、中国国家地理、fotopedia-中国、噪音测量器等APP资源也同样支撑着学生各学科的课内外学习。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生开放的学习。

●导师制

实行“走班制”必然配合实行“学分制”和“导师制”。学生可以自选导师,导师指导学生完成个人学习规划、课程的选择,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与进程。以“效率手册”及“我的成长故事”为载体,学生与导师进行对话,在校园里常常会看到导师与其辅导的学生在操场、在食堂的餐桌上开心地交流着,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服务者、指导者。

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 评价方式

学校采用发展性评价,遵循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与个性化原则,实施学分制和星级评价制度。学校采用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进行基本评价,学生的学分由基础学分、拓展学分、荣誉学分构成。学生获得的学分用于对学生的评价、毕业资格认定,以及各类评优奖励。学校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的学分。

学校实施星级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按照不同学科、不同学习阶段,教师设计了评价项目,包括:项目作业、实验操作、研究报告、纸笔测验、口头表达、拓展阅读、成长表现等。通过评价,教师把学生对评价结果的关注引导向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对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基地校“北京中学”)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