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研究院动态 >>同课异构摆擂台,各显精彩话课改 ——华师教育研究院助力温州二十三中课改第二次培训进行
详细内容

同课异构摆擂台,各显精彩话课改 ——华师教育研究院助力温州二十三中课改第二次培训进行

2016929日,在台风的影响下温州阵雨不断,但二十三中的校园内依然热热闹闹,朝气蓬勃。这天,一批来自北京、安徽的课改名师来到二十三中,传经送宝,同课异构,交流课改。

 

同课异构展风采

29日上午,在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的课堂上,来自北京、安徽太和、阜南以及淮南的五位课改名师,为二十三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课。前来上课的老师们提前多日准备课题素材,针对当地的教学版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每一节交流课都上得妙趣横生,别开生面,温州二十三中的老师们看到了课堂高效、活跃、开放的另一面。前来送课的都是青年教师,教龄不长,但是他们对课改的理解和示范,充分展示出了新课改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状态。

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温州二十三中林茂洁、杨琪、金敏、何洁、章郑贤秀等五位青年教师也表现出色,在认真备课磨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每节课的知识掌握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展现出了个人的教学风格。

initpintu_副本.jpg

娓娓道来话课改

同课异构后,前来送课的课改名师参与各个学科组进行交流互动。课改名师首先对自己刚上完的这节课进行了说课,阐释了自己对学情、教材以及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处理。参与听评课的各个学科老师发言谈了对本次同课异构活的感受,对一些工作的困惑和课改名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最后,每位课改名师从一册书、一单元为主线,向温州二十三中的老师介绍了在自己学校在课标、教材、教学建议的整合方面所做的工作,示范如何高占位把握课标,立体式整合教材的策略及经验教训。

本次教研活动进行得细致深入,温州二十三中的老师们意犹未尽,午餐时间也在和外地课改名师交流工作。

initpintu_副本2.jpg

专家讲座深阐

本次同课异构是华师教育研究院助力温州二十三中课改第二次培训活动的一部分,除同课异构活动外,专家们还进行了常规的转课、听评课,和青年骨干教师面对面交流,进行学校真问题探究,通过专家引导、教师探讨等形式,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课改真问题为导向,研讨解决课改困惑。

此外,华师教育研究院房涛院长做了“三模建设”的主题报告,从教学模式的价值思考、什么是模式、学校三级建模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三模建设的基本思路、一个学校是否应该有统一的教学模式等问题入手,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分享。根据温州二十三中的具体情况,专家从理念到实践,进行立体式指导,着力解决学校宏观模、学科中观模和骨干教师微观模相贯通的整个体系。梁恕俭副院长做了“小组合作学习深化报告”。

温州市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主题研训班的几十位校长也参与了本次培训课程。

迈向卓越内因归

著名商业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谈到,“技术只是一个加速器,技术以及技术推动的变革,实际上并不能激发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要洞察你的热情,深刻感悟,实现累积和突破。”对于一个组织来说,需要通过内在的系统调试来应对外在的变化以保持健康增长。对教师来说,也需要一种重构力,重构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不断去反思,去调试,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面向未来的成长。

温州二十三中的老师们正在进行这种反思、探寻和重构,在课改理念的冲击下,他们在40分钟的每一节课堂上践行、反思和调整。 

潘向往老师——

课改就像过河一样,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课改专家的助力,就像给我们搭了一座桥,免了一些磕磕碰碰。加入到课改的行动中来,肯定还会有困惑,但只要发挥个人才智,依靠团队力量,根据专家的指引,我们肯定会走得更好,更远,更快。

何娜老师——

这几天的培训中我们增长了见识,不仅有理念,更有案例。安徽的课改名师们,针对同一堂课进行同课异构,让我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他们还介绍了课改的成功经验,让我们充实了信心,加强了交流,针对转课评课小组合作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非常难得。课改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激发了我们的思考。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改变,是我感触最深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李锦杰老师——

曾经我一直疑惑:教学是否需要模式?这个疑问和企业是否需要“生产标准”类似,所以需要用模式去规范教师的课堂流程和教学行为。一个学校既要对多年来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又要把新课改的理念深入到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师,才能使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到实处。

林茂洁老师——

经历了一次课前的静心备课,课堂的磨课,到最后的课堂展示。看似轻松的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发自内心的思考与对课堂意义的深深的呼喊。关于一节课,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学生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想,肯定不是简单的完成知识的学习,会做题,会考试,能拿高分。所以在平时努力着改变课堂,实现课堂的变革中,我们首要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备课,站在学生的需求备课,那样的课堂才不会是只追求成绩,而是让每个学生喜欢的课堂。然而,要懂得学生的需求,需要给予学生课堂充分的自我学习和实现需求的空间。这便有了放手给予学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我也感受到,其实便不是要学生多能,多能表演,而是有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尝试,更多的对未知知识的探究,更多的获得。因此备课中,有了明确目标后,不需要特意的考虑学生们要不要开展怎样的小组合作,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去思考,怎样创设有效的活动与任务激发这样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为有意义。那样的课堂会是充满快乐的课堂,教师教了之后感觉很舒心,学生学了很有信心的课堂。我们急需有意义的课堂,我们需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意义。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