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研究院动态 >>名师走进课堂 践行养正教育
详细内容

名师走进课堂 践行养正教育

为继续深化学校“体验式”课堂模式,助力学校“养正”文化进一步落地,12月9日,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房涛、特聘专家华应龙、专家王炳新、项目主任黄霞,来到北京燕山星城小学,助力学校开展了“深化课堂模式,落实养正文化”的活动,燕山教育联盟校的近百名教师到达活动现场活动由校长景芝玉主持书记刘烨、副校长李梅等校领导全程参加活动,

 

名师走进课堂

1607671105873821.jpg

华应龙,作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成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榜样。华老师从实际入手,解决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展开和推进,提供了无穷的榜样力量。

图3_副本.jpg

华老师和北京燕山星城小学三(6)班的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一节令人陶醉的《多位数减法练习课》。

1607671225392065.jpg

无论是课前未曾谋面的学生,还是现场听课的校领导和老师们,都被深深吸引,沉浸其中。

1607671243915023.jpg

20多年来,华应龙致力于“化错教育”,“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使他的课堂教学充盈了时代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新课程的春风吹绿了他的课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做中学”,“玩中学”,清新流动的生命力让学生爱上了他的数学课。

1607671269360560.jpg

课后,景芝玉校长和大家分享,从华老师的课上看到了尊重,学生回答问题时,华老师蹲的比学生还低。没有华丽的课件和教具,华老师却能凭一张小纸条、一道课后练习题,为大家带来40分钟的享受,并把“化错教育”的“容、融、荣”渗透其中。

 

养正落实文化

1607671296270120.jpg

1607671298498867.jpg

华老师近两个小时的《化错养正 立德树人》报告中,围绕三个问题,和大家进行了分享:

什么是化错养正?

为什么要化错养正?

怎样化错养正?

为什么要化错?

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表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方法不同,对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可能就会有所不同。“对”与“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化错”是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育教学资源,相机融人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错误为正确,“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

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成长发生在化错中。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怎样化错?

化错包括三个阶段也是对待差错的三种境界。

第一个阶段,错是错,温暖地“容”。容,即宽容、包容、容纳。一错当头,能否容纳,取决于一个人的见识和胸怀。有容乃大,大者能容。要调整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勇敢健康的心态,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善解人意的“同理心”。

首先,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善待差错,不是鼓励出错,不是要纵容学生不负责任“草率行事”,而是要鼓励学生探究的勇气,激发学生挑战的精神,保持学生创新的激情。其次,让学生悦纳自己的差错。最后,创造机会,暴露差错。允许差错存在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的自然展开,是给予学生自主处理新问题,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进行辨别、分析、判断、推理的机会。

第二个阶段,错不是错,智慧地“融”。融,即融化、融合、融通。把错误作为一种资源,从外在的表现人手引导其暴露思维过程,分析其内在机制,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首先,分析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差错是老师的责任。其次,让正确在差错中生长。差错可能成为正确的先导,差错往往隐藏着正确的思路。差错大多是“差那么一点”“拐个弯就对了”。最后,要用好教师自己的差错。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师生相互请教,双方互为先生和学生。作为教师,不断丰厚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理性。

第三个阶段,错还是错,自豪地“荣”。即荣幸、荣耀、荣光。不是以“出错”为荣,而是以能“化错”为荣。因为学不是为了解对一道题,而是为了做对一个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首先是拾错。一名学生出错,对于整个班级的学习进程来说是很光荣的贡献,对于学生自己来说是一段很荣幸的经历--“我曾经这样错过。”其次是分享。错了就是错了。不怕失败,敢于创新,因此我们能够“听到学生思维真实的声音”,教学效果令人欣慰,学生喜欢学,不愿意下课,会学,学得棒。最后是感谢。差错的价值并不在于差错本身,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正确的答案,可能只是模仿;而错误的解答,却可能是创新。

化错是“养正”的有效路径,北京燕山星城小学的养正教育,将会在化错的路上,落实的更有效,更深入,更美好!

1607671343934887.jpg

景校长感谢华师教育研究院和华老师对燕山的厚爱,感到华老师对教育的那份热爱,深深感受到他享受教育、享受课堂、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刻。同时,这节课、这场报告,引起了在场每一位老师的很多思考,受益的也绝不只是数学学科的老师。

1607671392679160.jpg

 

华应龙观点:

学生观

华老师的这堂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在课堂上几次提到的“面向同学论”、“面向说话的同学”等话语,“和发言的同学面对面”这是我以前一直忽视的细节,今天听了华老师的课和点评后,忽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的确,平时学生发言都有面向老师的习惯,然后看老师的脸色来判断对错。坐着的同学有的听,有的不听,课堂上更多的是师生互动,缺少的是生生互动。“和发言的同学面对面”则能较有效地弥补以前课堂中的不足,而且还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表现你对发言同学的尊重,能培养有效倾听的习惯,而且通过面对面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大气、自信,明白了这点,我便在课堂中尝试进行面对面交流,感觉真的不一样,我发现课堂上会听课的人多了,学习效果好了。我还真得感谢华老师的面对面。

错误观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更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华老师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每一句都能感受到是华老师亲身体验到的真理。很多学生眼里的差错代表的是失败、耻辱,他们担心上课发言出错受同学歧视,这种情况往往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占比例越大。我们平时教学中采用大量的铺垫课程其实就是越位的提示,不容回旋的时空。我们要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华应龙老师说: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可能是创新。我想也许只有孩子在思考时才会有这种创新。华老师还说:只有精心预设了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差错,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才会有机会享受生成的差错。我想对待学生的差错自己不光要有精心的预设,还要在学生生成错误的同时去运用它。这也就需要在对待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能着眼于是对还是错,而是着眼于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

对待学生的错误我们不要总认为是自己没有本事,没有经验,其实不是自己的教学不成功,学生出错是正常的,而我们教师应怎么把这些错误资源用起来是我们需要做的,也是专业教师应该提高的素养。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一个聪明的人不应该被同一个错误绊倒两次。一道题目老师讲了三遍,学生还不会,是谁笨?我们老师应该调整讲课的方法,换一个方法角度。学生发言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学生是从哪个角度来考虑的。听话听音,孩子错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有若干个预想。才能更好的去帮助他。

教师观

教师应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这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有学者指出: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华应龙认为,在反思的过程中,不论对自己的每一次否定是不是正确,置身其中,首先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

华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是同是一节课,今天讲的要与昨天讲的不一样,每一次备课都要生成一些新的东西。他很欣赏叶澜教授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有志于教学反思的老师,常会被这样两个问题困扰:反思什么和如何反思。对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华老师的案例中寻找答案。华老师的教学反思告诉我们: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问题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探索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而每次反思都会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此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思之后当以再用实践来检验,再实践以后再反思:为什么有的方法是行的,有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以寻求新的解决方法,而这也是增强教师反思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这是华应龙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其实,这也正是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客服中心
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